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 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5年特别是近70 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 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 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 生37 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 0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 4 000 余亩, 校舍总建筑面积 195.3 万平方米,4 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 404 万余册。设有 25 个学院,建有 5 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现有教职工 5 360 余人, 其中入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项目)等 400 余人。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 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4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1 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5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6 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有本科专业 101 个,其 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4 个、国家特色专业 15 个、卓越工程师教 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28 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4 个、国家战略性新 兴产业专业 2 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61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 课 17 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8 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 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5 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4 个、国家级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 5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 个、国家级工程 实践教育中心 13 个、国际化示范学院 1 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 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各 1 个、教育部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 1 个、国家级众创空间 1 个、 国家大学科技园 1 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 1 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 5 个。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
近期,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现有专任教师 3 095 人,其中教授 871 人、副教授 1 448 人,其中两院院士 6 人、发达国家院士 8 人,获中组部、科技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和湖北省政府等人才计划支持的高端人才 400 余人。
2022 年日常教学运行支出 34 361.77 万元,教学日常运 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 21.29%;教学改革支出 4 340.44 万元、专业建设支出 4 825.40 万元、实验经费 支出 3 614.51 万元、实习经费支出 2 861.41 万元,生均日常教学运行 经费 4 210.10 元、生均本科生实验经费 966.01 元、生均实习经费为 764.74 元。
截至 2023 年,学校有本科专业 101 个,分布在工学、 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门类。现有国家级一流 专业建设点 54 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9 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试点专业 28 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23 个。
2023 年本科招生专业 95 个,分布在工学、理学、 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其中,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创业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制药、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 能、导航工程、应急管理、储能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网络与新媒 体、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 14 个专业目前毕业生均不足三届,属于新办本 科专业。
2023 年,通过身高、体重、肺活量、50 米、立定跳 远、1 000 米(女子 800 米)、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女子 1 分钟仰卧 起坐)8 个项目测试,本科生体质测试合格率达 90.29%。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校满意度高。2022-2023 学年大一至大四 学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 94%、92%、92%、94%,学生对学校整体 评价较高。对本校的学风满意度分别为 95%、92%、93%、93%,学风满意 度高,学习氛围浓厚与“双一流”院校基本持平;特别是在学习态度与 课堂纪律、考试管理规范、学业投入方面,学生在本学年的评价相对较 高,这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毕业生对母校整体较为满意,优质学生服务和师资水平受到认可。本 校 2020-2022 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均在 93%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