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工信部直属、985、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位于西安。
学校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1957年由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组建而成,1970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
学校目前有友谊、长安两校区,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以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敢担当的实际行动,走出了“红色育人之路”,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33万余名毕业生,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型号总师、行业精英、创新创业典型等杰出人才,半数以上的航空领域重大型号总师和副总师为西工大校友,素有“总师摇篮”的美誉。
双一流工程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学科四轮评估,有3个学科进入A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A+、材料科学与工程A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
近期,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学校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8个学院。拥有7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和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门类专业49个,占专业总数的68%,理学门类专业10个,管理学门类专业7个,经济学、文学门类专业各2个,法学、艺术学门类专业各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8157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243人,本科生生师比17.78。学校本科生主体就读于工学类专业,工学类专业在校学生数为14395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83.48%;理学类专业在校学生数为1339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7.77%;管理学类专业在校学生数为576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3.34%,各类学生占比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学校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总规模4400名,实际录取4359名,另录取华侨港澳台学生28人,本年度共计录取本科新生4387人。学校不断优化招生专业目录,强化特色培养,聚集优势,形成了由强基班、拔尖计划2.0班、本研衔接班、“三航”特色班共4类专项班+10个培养大类+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招生格局。
学校持续深化大类招生及大类培养工作,有效聚合人才培养资源,目前设置航空航天类、海洋工程类、智能制造类、材料与化工类、能源动力类、信息类、理学类、哲学社会科学类、管理类、力学类等10个大类,5个专业单独培养。学校遵循“固优-强基-拓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科学规划专业建设,2023年制定发布《西北工业大学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学校已有54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占在招专业(除新设专业)98.2%。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6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89.4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0.24%;45岁以下教师占比67.17%,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
2022年我校教育经费总投入349719.16万元,比上年增长1.13%;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收入95449.84万元,比上年增长4.54%;本科生生均拨款总额29614.03万元,比上年增长8.37%;本科生学费收入15564.67万元。
在全校开设的7324门次课程中,90人以上的课程有1363门次,主要为公共必修课(658门次)以及专业课(518门次);61-90人的课程有565门次,主要为专业课(375门次);31-60人的课程有1580门次,主要为专业课(840门次);30人及以下的课程有3816门次,主要为专业课(2494门次)。
2022年至2023年,大学生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422项,其中国际级奖项102项、国家级奖项242项,省部级奖项1078项。
2022-2023学年,学生评教数量为31万人次,平均分为90.75分,学生学习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