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位于泉城济南,始建于1985年,是目前山东省独立设置的职业院校中唯一一所艺术类职业学院。现已形成五年一贯制教育、三年制大专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格局。办学30多年来,学校坚持“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宗旨,秉承“艺术与科技融合,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市场,立足岗位,强化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能力,为建成特色鲜明、服务社会的高水平人文艺术类大学而不懈奋斗。学校目前设有创意设计学院、智慧空间设计学院、美术学院、数字传媒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航空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凯文新迈尔数字艺术学院8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基础部,1个思政课教学部,共计10个教学单位。开设25个专业,包括艺术设计类、广播影视类、机械设计制造类、计算机类、建筑设计类、农业类、表演艺术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文化服务类、公共服务类、航空运输类11个专业类别;文化艺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农林牧鱼大类、土木建筑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新闻传播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交通运输大类10个专业大类。
学校创办三十多年来,在山东省书画学会的领导与支持下,凭借其丰富的社会艺术资源 和务实的办学态度,扎根齐鲁大地,传承传统艺术、创意创新现代艺术,培养了大批文化艺术专门人才。截至2021年,累计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4万余名,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1999年被列入山东省首批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2006年成为山东省艺术类专业过程性考试院校。学校更是山东 省文化创意产业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虚拟现实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山东艺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 员单位,山东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 程”选拔培养标准起草单位。
学校主校区位于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黄台山南麓,南临小清河风景带,北望黄河,东靠华山湿地,西与黄台文化城为邻,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黄台校区占地205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是目前济南市仅有的一所主校区在二环以内的职业院校,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的外出实践教学。![图片]()
学校历来重视硬件条件建设,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设施齐全。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美术馆、专家工作室、美术画廊、形体训练厅、琴房等一应俱全。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各专业均配备了与专业设置相对应的实习实训室和专家工作室,如“虚拟现实(VR)工程实验平台”“服装工程实验平台”“工业设计实验平台”“媒体融合实验平台”“雕塑陶瓷实验平台”“融媒体中心”“装饰材料展训室”“版画雕刻室”“动漫实训室”,等等。
为了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和发展途径,学校坚持育训并举、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先后申请了“少儿硬笔书法技能证书”“空中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民航旅客地面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数字影像处理”“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20余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试点。2021年,当年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达95%以上,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创业领域。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立体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支持第二课堂实践与第一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支持学术型社团和专业实践社团建设。如篮球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足球社、轮滑协会、大学生记者团、文学社、吉他协会、书画协会、摄影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武术协会,等等。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梯队建设。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形成了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专家治校、名师执教”为引领,重点建设了一个政治上过硬、专业上突出、 社会影响大的学科专家和艺术名流于一体的学术委员会;由省内外高 等院校资深教授、行业精英担当的学科带头人;由校内拥有双证书,校企合作单位和行业协会等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型”队伍。学校还 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年轻教师,如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东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教师,全方位构筑学校人才库。
学校坚持“让艺术家的卓越成就得以传承,让艺术学子的人生梦想得以实现”的人才培养理念,实行导师责任制,学生按照“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原则进入专家工作室学习、创作,实现了教学生产化和生产教学化的有机结合。近两年第7届全国青年美展、第12届和13届全国美展,山东省各类美术、书法、设计、声乐、舞蹈大赛等参展、获奖的我校师生倍增。![图片]()
学校一直践行“艺术与科技融合、传统与创新并举”的办学理念,以服务省市发展战略为依托,深入实施专业集团化办学,精心打造书画艺术、创新创意艺术设计、音乐舞蹈、数字媒体艺术、航空乘务5个专业群,同时与北京凯文教育集团等企业共建艺术产业学院,2022年均开始招生。
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办学导向,开设了专升本特色创新培养班,与省内多家知名培训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全方位助力在校生直通本科高校,完成学生的升本梦;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同类课程置换、跨专业学分互认、重点课程突破等方法,确保提升渠道畅通;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修业年限内学分互认,支持、鼓励学生到国外留学深造。
学校与各二级学院专门设置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机构,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培训、推荐单位等举措全方位提升了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增强了学生创业本领。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高;毕业生创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5%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来我校学习。
2023年高职(专科)
单独考试招生及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图片]()
*最终专业计划及专业分类以省教育厅官网公布为准
我校2023年单独招生面向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社会人员报考应取得高中阶段教育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综合评价招生面向我省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
1.考生首先参加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取得2023年高考考生身份后,方可参加单独招生或综合评价招生。2.参加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必须于2023年2月6日—2月10日,通过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招生平台(网址:http://wsbm.sdzk.cn/gzdz/)选报我校和对应报考专业。其中,参加单独招生的考生须根据春季高考报考的专业类别选报专业,选报专业对应的专业类别应与本人春季高考报考的专业类别一致。3.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必须于2023年2月11日—2月18日,通过我校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考试缴费系统进行考生信息确认、缴纳考试费。具体信息确认和缴费办法我校将通过官方网站(http://www.sysy.com.cn)提前向社会公布。未进行信息确认或未缴纳考试费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的,一切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2)五官端正、身材匀称、无纹身,身体裸露部位无明显疤痕;(3)女生身高在163cm-174cm之间,矫正视力达到C字表0.5以上;男生身高在174cm-184cm之间,裸视视力在C字表0.7以上;(4)口齿清晰、听力正常、无精神病史和传染性疾病。对不符合以上要求的考生,我校有权拒绝录取;已经录取的,有权取消其入学资格,不予注册学籍。
我校2023年单独招生采取“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方式(退役士兵考生除外)。总分为430分,专业技能测试成绩为230分,文化素质考试成绩为200分,均以原始成绩计入总分。1.文化素质考试。我校2023年单独招生文化素质考试时间为2023年2月27日,考试方式为线上考试。文化素质考试试题由主观题(简答题)和客观题(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题型组成。客观题型侧重考察考生进行专业学习所必备的基础能力,包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文学艺术常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等。主观题型侧重考察考生的专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及学习准备等背景情况。2.专业技能测试。2023年我校单独招生不再单独组织专业技能测试。报考我校的考生须统一参加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的2023年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专业技能测试,我校认可测试成绩,并按考生实际得分计入总分。春季高考技能测试时间及具体要求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另文下达。技能测试成绩由技能测试主考院校统一公布,并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考生专业技能测试成绩提供给我校。3.参加我校单独招生的退役士兵考生不参加文化素质考试与专业技能测试,只参加我校自主组织的退役士兵素质测试。我校退役士兵素质测试时间为2023年2月27日,测试方式为线上测试。
我校2023年综合评价招生采取“综合素质评价+素质测试”的方式进行。1.我校组织考评小组对报考我校考生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含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给出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我校综合素质评价总成绩为230分。2.考生于2023年2月27日按要求参加我校组织的素质测试,取得素质测试成绩。我校综合评价招生素质测试总成绩为200分。我校按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与“素质测试成绩”之和进行录取。
gaokaozhitongche
1.我校单独招生以考生综合成绩为录取依据。先根据本批次考生成绩确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再分专业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进行录取。考生总分相同时,按考生专业技能测试得分排位,分数高的优先录取。考生技能测试成绩相同,我校招生计划又不足以将相同成绩的考生全部录取时,由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均衡考生全部情况集体研究,决定录取结果。2.我校综合评价招生以考生综合成绩排名依次录取考生。先根据本批次考生成绩确定最低录取分数线,再分专业按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进行录取。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再按我校组织的素质测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当考生所有成绩均相同,我校招生计划又不足以将相同成绩的考生全部录取时,由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均衡考生全部情况集体研究,决定录取结果。
查看完整试题
登录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阅读数:1.5 k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