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获批新设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3-11-15 12:14 福建医科大学 评论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福州市-公办-医药类
查看详情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下发《关于批准新设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等5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函〔2023〕108号),我校获批新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增至4个,分别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于2018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已建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两个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获批,将进一步优化学校学科布局,对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育、科研水平提升等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将持续健全博士后工作机制,加大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和培养力度,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作为福建省第一个创立、也是新中国早期创建的同类学科之一,具备厚实的学科基础和学科队伍。该学科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23人等一大批学术水平较高的成员组成的研究团队。现有专任教师7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3人,博硕士占比95.9%,有境外留学经历的教师20余人。

该学科历史悠久,传承创新,特色鲜明,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在国内同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消化道肿瘤流行病学、环境表观遗传毒理学等方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教研科研项目176项,研究经费总额8000余万元。其中,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30项(国家重点项目2项);牵头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国家级专利5项;主、参编教材和专著74人次,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04篇,其中SCI论文374篇;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秉承学科服务社会需求,坚持不懈为政府、公众服务的理念。获批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等六个重要平台,在福清、莆田、泉港建成6.5万余人的健康人群队列和1万余人的临床专病队列,形成以福建省健康人群队列和数字福建肿瘤大数据研究所为依托的医疗大数据整理、分析实训平台,对福清市高山镇约3万名常住居民进行慢性病筛查;对莆田市重点区域约2万人上消化道肿瘤筛查;联合台湾省马祖县卫生局和台北大学在连江县开展胃癌高危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根治、胃癌内镜早期筛查检查工作,不断探索慢性病防治及健康管理的有效措施。

未来三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将围绕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环境表观遗传毒理学等研究方向,面向海内外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通过建立健全流动站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充裕的科研经费,为流动站提供知名科学家组成的“明星导师团”,促进博士后高效率创新科研活动开展,为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宏伟目标不断奋进!

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药学学科于1984年获药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药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我省唯一);2003年获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8年获得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已建立了系统的药学学科体系以及坚实的学科基础,形成了从天然药物制备、化学合成到生物技术制药,从药物制剂、质量研究到药效学与药动学、安全性评价研究,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完整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该学科在神经-精神-免疫药物药理学研究、抗肿瘤药物研究、纳米医用材料与医药分析技术研究等某些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并取得重要进展。近五年,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163项,含国家级项目43项;发表论文790余篇,含SCI论文51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55项。先后研发了黄花夹竹桃素、蕲蛇酶、抗癌素等新药,其中由药理学系王晴川教授主持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抗血栓新药“蕲蛇酶”,是我国第一个正式批准生产的蛇毒制剂。药理学系俞昌喜教授主持研发的盐酸钩吻素子片于2023年10月获国家化学药品1类新药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该学科拥有国家级药学特色专业,福建省药学特色重点学科、福建省一流学科药学高峰学科、药理学重点学科,以及海西免疫治疗产学研2011协同创新中心、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天然药物药理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药物靶点发现与结构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等10个研究机构,建有一个从新药发现、工程化制备、临床前药学和药理学以及安全性评价研究到临床研究为一体的“福建省新药研发中心”,为该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药研发、药学科技创新与创造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平台保障。该学科作为福建省药学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福建省“药理学与药物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已培养博士97名,获得福建省优秀学位论文奖17项。

未来三年,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将围绕神经-精神-免疫药物药理学、抗肿瘤药物、纳米医用材料与医药分析技术等研究方向,面向海内外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以驱动我省药学领域科技创新与创造,促进我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