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 1956 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 1995 年 3 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建校 68 年来,学校秉承“崇德尚能, 经世济民”的校训精神,坚持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道路,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学、 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 展的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占地面积 293245 平方米。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红庙,以贯通培养和留学生教育为主,占地面积 58378 平方米。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近期,学校发布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9~2024.8),(注: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学校拥有 5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 个专业博士 学位授权点,12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领域)。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获批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应用经济学和工商 管理获得北京市与中央高校共建一流学科项目支持。应用经济学下属二级学科劳动经 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应用经济学、统计 学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会计学获批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政治经济学等 7 个学科获批二级 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劳动关系、法律经济学、媒介经营与管理、城市经济与战 略管理、大数据与商业智能五个学科获教育部批复设置为交叉学科。经济与管理实验 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验区被评 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与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共建的管理学实践 教育基地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专业改造提升 改革与实践研究”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市场营销专业虚拟 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学校获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并 成为首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学校目前共设置 45 个本科专业;25 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 个专业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等 4 个 专业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人力资源 管理等 4 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统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 3 个专业 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现有一批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一流课程和一流教 材,其中“政治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政 治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财务会计”“国际经济学” “国际商务”获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走进管理的世界”被评为国家级精品 视频公开课,“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财政学”“金 融学”“财务管理学”“服务营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审计学”“微观经济学”“商法学”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客户关系 管理(精要版)》获评全国优秀教材奖,共 25 门课程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 21 部教材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13 份教案(课件)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 案(课件)。学校现有在籍学生 17225 人,其中本科生 11525 人、硕士研究生 4815 人、博士 研究生 779 人、学历教育留学生 97 人、成人教育学生 9 人。截至 2024 年 9 月底,3 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1 人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 学基金资助,2 人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4 人入选“万人计划”,4 人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 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工程,8 人入选新世纪 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近一届教育部教指委委员 8 人,省级教学名师 26 人;入选青年 北京学者 4 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 3 人,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全职入 选者 8 人;入选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 8 人、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13 个。 我校坚持和鼓励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本学年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 有 161 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 184 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 87.5%。2023 年本科教学经费支出 11097.43 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8310.10 万元,其他本 科专项教学经费 2787.33 万元。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根据《本科课堂教学评价办法(试行)》, 学校组织学生对全校任课教师和开设课程进行网上评价,其中第一学期学生评教率为 98.5%,平均分为 93.87,优良率(80 分以上)达到 99.52%,第二学期学生评教率为 98.94%,平均分为 93.98,优良率(80 分以上)达到 99.76%。根据国家数据平台统计,2024 年共有本科毕业生 2990 人,实际毕业人数 2989 人,毕业率为 99.97%,学位授予率为 98.93%;体质测试达标率 96.26%。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落实较为良好,升学率进一步提升,其中出国 (境)留学占到升学率 5 成左右。总体落实去向率超过北京市平均就业水平。 2022-2023 学年,面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满意度,回收有效问卷 2030 份(其中毕业生 1926 份),围绕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工作发展路径、预期工作 稳定性、社会保障情况等维度显示我校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满意度较高,从对毕业生 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维度的反馈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较为满意。2023 年本科生(含第二学士学位、贯通专升本学生)3085 人,毕业 2990 人、结业 17 人,毕业率 96.92%,获得学士学位 2988 人,学位授予率为 99.93%。体质测试达标率 96.37%。截止 8 月 31 日,学校 2023 届毕业生 4698 人,其中本科生 3003 人,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 94.11%,升学 1215 人,占 40.46%,其中出国(境)留学 466 人,占 16.49%。总体 落实去向率超过北京市平均就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