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始于1941 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1954 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 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 年后直属教育部领导,1994 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批开设 100余种外国语言,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近期,学校发布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9~2024.8),(注: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学校获批开设本科专业 122 个,其中 46 个专业是全国唯一专业点,54 个专 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 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获批开设 101 种外国语言,按照时间先后,分 别为俄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日语、 阿拉伯语、柬埔寨语、老挝语、僧伽罗语、马来语、瑞典语、葡萄牙语、匈牙利 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瓦希里语、缅甸语、印尼语、意大利语、克 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豪萨语、越南语、泰语、土耳其语、朝鲜语、斯洛伐克 语、芬兰语、乌克兰语、荷兰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希腊语、菲律宾语、 印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 语、立陶宛语、爱尔兰语、马耳他语、孟加拉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拉丁 语、祖鲁语、吉尔吉斯语、普什图语、梵语、巴利语、阿姆哈拉语、尼泊尔语、 索马里语、泰米尔语、土库曼语、加泰罗尼亚语、约鲁巴语、蒙古语、亚美尼亚 语、马达加斯加语、格鲁吉亚语、阿塞拜疆语、阿非利卡语、马其顿语、塔吉克 语、茨瓦纳语、恩得贝莱语、科摩罗语、克里奥尔语、绍纳语、提格雷尼亚语、 白俄罗斯语、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库尔德语、比斯拉马语、达里语、德 顿语、迪维希语、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隆迪语、卢森堡语、卢旺达语、纽 埃语、皮金语、切瓦语、塞苏陀语、桑戈语、塔玛齐格特语、爪哇语、旁遮普语。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开设语种已覆盖 182 个建交国家和 193 个联合国成员国 的官方用语。学校获批开设汉语国际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外交学、法学、新闻学、金 融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与行政学、世界史、戏剧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国际 组织与全球治理、传播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 21 个非 外语专业。 学校全日制本科在校生 5747 人,研究生(硕士、博士)4307 人,留学生 1036 人。2024 年我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招生,本科招生计划含综合评价、保送生、各 类专项等类型共 1482 人,实际录取 1433 人,实际报到 1429 人。实际录取率为 96.7%,实际报到率为 99.7%。学校按照 52 个专业(方向)和 1 个大类(含 5 个专业)招生,专业招录整体情况较为稳定,多省份生源质量有所提升。截止到 2024 年 9 月 30 日,学校共有在职在编教职工 1269 人(含国民化待 遇外籍教师 3 人和香港籍教师 2 人),其中专任教师 915 人(不含辅导员)。其中 具有正高职称 201 人,占比 21.9%。具有副高职称 278 人,占比 30.3%。学校拥 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 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百万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四个一 批”人才、等高水平师资。教师中超过 90%拥有海外学习经历。中国外语与教育 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球治理与国际组 织人才培养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3 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16886.66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10780.21 元。G K Z T C本学年,转专业学生 91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1.58%。辅修的 学生 1314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22.86%。双学位学生 222 名,占全 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3.86%。2024 届全日制本科毕结业人数为 1408 人,其中 1396 人毕业,12 人结业, 1391 人具备申请学士学位资格,毕业率为 99.15%,学位授予率为 98.79%。 2024 年,本科毕业生直接就业质量较高,就业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亟需的 岗位,主要进入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境内升学的毕业生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 建设高校;境外留学的毕业生到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QS 排名前 100 世界知名 高校。
查看完整试题
登录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阅读数:928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