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等教育推广和普及的,是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考生和家长也更重视各校毕业生都去哪里就业,在什么样的单位居多,薪资如何,将来圈子在哪,读研率高不高……那我们从哪获知高校的这些情况?或许可以从高校公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找到答案。
本次介绍的是东莞理工学院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市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成立于1992年,2002年升格本科,2015年成为广东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2018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5年正式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松山湖、莞城两个校区,建立了以工学为重点,管理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20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重点学科6个。
近年来,围绕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学校的办学实力取得进展。工程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和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通信工程获得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证书。
学校目前在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等方面的核心指标已基本达到更名大学,以及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2025年学校将优先、重点推进“申博”和“更大”工作,力争2026年拿到博士点,此后1至2年内实现“更大”。
规模:共5137人
本科4921人、硕士216人。男生3422人、女生1715人,男女性别比为2:1
毕业去向落实率:82.6%(截至2024年8月31日),其中本科82.48%、硕士85.19%,整体较2023届下降8.67%。
单位就业:59.16%
境内升学:9.95%
境外留学:3.64%
自由职业:8.99%
自主创业:0.86%
未就业:17.4%(894人,其中本科862人、硕士32人)。
本科生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9个专业达10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计划班)、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产学国际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杨班)、经济与金融(第二学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自动化(机器人)、电子信息工程(杨班)、材料科学与工程(杨班)、网络空间安全(杨班)。
9个专业低于70%——软件工程47.06%、法学48.44%、网络工程53.19%、法学(知识产权)60.71%、建筑学62.07%、智能制造工程(电子)(西门子)66.67%、网络空间安全67.8%、智能制造工程(软件)(西门子)68.75%、法学(卓越计划班)68.97%。
也就是说,软件工程、法学有超5成毕业生还未落实就业,而这均为时下的热门专业,高考录取分较高。
地域流向:省内就业2772人,占比达92.77%;就业城市Top5依次是东莞市、深圳市、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
7.23%到省外就业,集中于浙江、上海、四川等地区
本科生单位流向:其他企业等(主要为民营企业)69.82%、国有企业12.03%、外商投资企业6.26%、事业单位6.23%、机关4.71%、其他0.96%
合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约有22.97%本科毕业生端“铁饭碗”。
本科生行业流向:制造业33.7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2.38%;教育8.67%;金融业6.65%;批发和零售业5.73%……
本科生职业流向:工程技术人员30.96%、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58%、商业和服务业人员8.24%、金融业务人员6.65%、教学人员6.55%
重点企业:
境内升学:5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95%,其中本科495人、硕士16人
境内升学院校:本校14.48%、“双一流”高校28.38%、其他本科57.14%
主要升学院校有广东工业大学80人、东莞理工学院74人、深圳大学58人、暨南大学28人、广州大学23人、华南农业大学22人、华南师范大学20人、华南理工大学12人……
境内升学原因:增加就业资本,站在更高的起点74.58%;提升综合素质/能力57.2%;对专业或科研感兴趣,想深入学习43.22%;理想工作不好找,暂缓就业36.86%……
境外留学:18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64%
境外留学院校:法国国立工艺学院20人、悉尼大学15人、谢菲尔德大学12人、格拉斯哥大学12人、澳门科技大学11人、香港浸会大学11人……
境外留学原因:希望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和科研氛围72.73%;增加择业资本、增强就业竞争力63.64%;拓展视野,体验国外风俗文化50.65%……
深造学科门类与专业一致性:境内91.1%、境外88.31%
录取结果满意度:境内93.64%、境外94.81%
未落实去向人数:89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7.4%
原因:正在找工作31.01%;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27.91%;准备境内升学考试15.12%、暂时不想就业11.63%……
拟升学群体:一直没找工作,也没有就业58.97%;找过工作(正在找工作),但一直没有就业20.51%;曾经就业过20.51%
求职待就业群体未找到合适单位原因:知识与能力素养不满足岗位需求41.25%;所学专业需求较少30%;学历/学位不符合单位要求30%;因备考/考公等而错过就业“黄金期”28.75%;岗位发展前景有限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