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坐落于具 有 2500 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其前身是创立于 1902 年的山 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1953 年,学校独 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国家高教部;1962 年划归山西省管理;1984 年 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 年,太原工业大学与直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的山西 矿业学院(始建于 1958 年)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同年跻身国家“211 工 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2017 年,学校入选国家“双 一流”重点建设高校,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 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 9 个门类,设有 26 个专业学院、 1 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筹)。现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等四个校区,占地 面积 222 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 169 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学校在校学生 43495 名、国际学生 320 名、专任教师 2486 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名、中 国工程院院士 3 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 8 名、国家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9 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9 名、“新世纪百千万 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6 名。学校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 创新创业 50 强高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荣膺首批“全国文明 校园”称号。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
近期,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学校专业现有 41 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 个入选省级一流本 科专业建设点。5 个入选“卓越工程人才”计划 2.0 专业。当年学校招生的校内 专业 113 个。我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 95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89 人,所占比例为 93.68%,获得博士学位的 84 人,所占比例为 88.42%。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 43495 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 比例为 73.88%。
2023 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为 85 个,新增物理学、化学、生态学、能源互联 网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表演 6 个招生专业。2023 年,学校计划招 生 8280 人,实际录取考生 8253 人,实际报到 8153 人。实际录取率为 99.67%, 实际报到率为 98.79%。特殊类型招生 514 人,招收本省学生 4563 人,占 55.3%。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2486 人,外聘教师 470 人,折合教师总数为 2721 人,外 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 0.19:1。按折合学生数 56371 计算,生师比为 20.72。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340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13.68%;具有 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 1210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48.67%;具有研究生学位(硕 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 2410 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96.94%。
2022 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17022.24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 3112.39 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 1038.09 万元。
学校有 3 个图书馆,由迎西校区、虎峪校区、明向校区三个分馆组成,以资 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支撑、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目的,打造“四个中心、一 个平台”(文献资源中心、知识服务中心、自主学习中心、校园文化中心、知识 创新服务平台),系统制定学科服务设计规划,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本科毕业生的体质测试达标率 95.26%。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 481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1.5%。辅修的 学生 103 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 0.32%。
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 94.23%,对实践教学环节满意度为 93.49%,对专 业课满意度 93.00%,对任课教师满意度为 9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