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校简介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省财政厅协管的全日制财经类本科院校,现有2个校区,占地760亩。主校区地处湖南湘江新区,位于岳麓山下、湘江之滨、梅溪湖畔,雷锋校区位于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雷锋街道。
学校源于1933年5月由熊崇煦、陈家瓒、李肖聃、王季范等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创办的“厚生会计讲习所”,是民国时期湖南办学历史较早的私立中等会计专业学校,因对财政会计人才的培养输出而誉满天下。学校经历了“厚生会计讲习所”“私立厚生会计补习学校”“湖南厚生会计学校”“湖南省财政学校”“湖南省财政贸易干部学校”“湖南省财贸学校”“湖南省财政会计学校”“湖南省财会学校”“湖南财经专科学校”“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等校名的变革。其中,1951年10月,湖南省财政厅税务局接办学校,转为公立,更名为“湖南厚生会计学校”;1979年1月,学校择址新建;1985年,升格为湖南财经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校名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18年8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7月,进入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2021年8月,获评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9月,湖南省政府批复的新工(文)科产教融合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2024年,学校被列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金融、会计和国际商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高校
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建设高校
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
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
湖南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2 学校建设 院系专业 学校设有16个二级院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教育学7大门类;开设有51个本科专业。 其中,6个专业(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政学)获批为“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英语、电子信息工程、税收学、行政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国际商务、金融数学、网络与新媒体)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3门;有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 16个 二级院所 51个 本科招生专业 6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1个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63门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66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04人,副高职称教师324人;有博士学位教师469人;有博士生导师10余人、硕士生导师80余人。现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专注于本科教学的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 国务院政府 特殊津贴 专家 5人 教育部“新世 纪优秀人才 支持计划” 2人 财政部 “会计名家培养 工程人才” 1人 铁道部 青年科技 拔尖人才 1人 全国新闻出版 行业领军人才 (学术型) 1人 享受湖南省 政府特殊津 贴专家 2人 新世纪湖南省 青年社会科学 研究人才“百人工程” 3人 湖南省跨世纪 学术与技术 带头人 1人 湖南省新世纪 “121人才工程” 15人 湖南省 “芙蓉学者计划” 2人 湖南省优秀青年 社会科学专家 1人 湖南省优秀 社科专家 1人 湖湘青年英才 6人 省级优秀教师 教学能手 中青年骨干教师 50余人 国际化教学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40余所国(境)外知名院校和教育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开展多样化对外合作交流。学校开设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另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各类项目办学成果显著,社会反响良好;招收语言进修和学历教育国际学生。学校每年递增式选派师生赴国(境)外开展访学、研修、培训、联合培养、交换。 学科科研 学校5个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入选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建有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6个省(厅)级研究基地。其中,全国地理类权威期刊《经济地理》是CSSCI、CSCD来源期刊,在地理学科和经济学科有重要影响,连续13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 近3年,学校师均年科研经费8.17万元,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各类国家级基金项目78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3项。2023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立项数位居全国并列第86位,进入全国“百强”;全国“学院”类别高校中位列第1位,财经类院校并列第10位,湖南省第5位。与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培养研究生。 3 校园生活 学校全景 配套设施 建有现代化的数字教学平台,配备了智慧教学信息化运行与管理系统,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和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图书馆馆藏图书232.81万册、电子图书153.68万册,年订阅纸质期刊845册、电子期刊111.47万册。 建有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教学所需体育配套设施完备;学生生活条件良好,校园食堂安装了中央空调,学生宿舍全部配备WIFI、空调、洗衣机、直饮水、热水等,建有2栋15层功能齐全的电梯楼学生公寓,普寝进行了装修和公寓化改造。 交通出行 学校地处省会长沙,校本部位于枫林路和金星路两条城市主干道交汇处、岳麓山大学城核心区域,地铁口就在校门口,交通十分便利。 主校区与长沙西湖文化公园、梅溪湖毗邻而居,枫林二路、金星大道交叉纵横,地铁二号线(金星路站)出东门便能看到,公交站遍布学校周边,西门对面便是公交枢纽,五一广场、梅溪湖、三馆一厅、岳麓山、橘子洲等景点都能轻松抵达。 学校主校区区位图 学校雷锋校区区位图 校园文化 学校既有大学生学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风采月等传统品牌,又有由“读百部名著”工程和“赏百部佳片”工程构成的“双百工程”以及“正德讲堂”“厚生讲坛”“美育大课堂”“雷锋大讲堂”等全新校园文化品牌,还有“三下乡”“返家乡”“大手牵小手”等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活动形式多样,有辩论赛、讲座、读书会、文艺晚会、学习实践等。目前,学校有金融投资协会、大学生合唱团等在册学生社团及协会72个,种类齐全,覆盖面广,学生参与率高,是发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平台。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风光一览 4 招生计划 2025招生来源计划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本科专业招生分组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2024年各省招生情况表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综合改革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职高对口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在湘招生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