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是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 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高校。学校 1921 年始建于天津,初名天津工商大学。建校伊始,秉持“育中华有为之 青年、办德智并育之大学、促中国之现在化”的办学宗旨,高起点开展本科教育,享 有“煌煌北国望学府,巍巍工商独称尊”之美誉。其后历经私立津沽大学、国立津沽 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不同时期,1960 年,改建为综合性大学并定名河 北大学。学校虽数易校名、几经辗转,但办学历史从未中断,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 综合性大学。
学校建设与发展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2002 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全国 5 所高校之一。2005 年,成为河北省人民政 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12 年,成为全国 14 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 合实力工程”入选高校之一。2016 年,成为国家中西部“一省一校”重点建设大学, 同年被河北省列为重点支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 年,教育部与河北 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部省合建河北大学的协议》,跻身国家“部省合建”高校行列。2020 年,河北省制定支持河北大学部省合建工作的实施方案。以“部省合建”为契机, 学校对接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医药产业和现代绿色产业,重点建设了燕赵文化学科 群、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学科群,在燕赵文化保护与开发、白洋淀流域生态治理等领 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近期,学校发布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9~2024.8),(注: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 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12 大门类。设有 86 个本科专业,1 个国家重点 (培育)学科,18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 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4 个一级 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 个博士 后科研工作站。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药理学与毒 理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 8 个学科进入 ESI 世界排名前 1%。 学校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本科生 28000 余人,博士、 硕士研究生 12400 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国家级一 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41 个、一流本科课程 21 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 门;国家 级“新工科”项目 4 项、“新文科”项目 5 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3 个;国 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专业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 14 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12 个,国家级众创空间 2 个;5 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学校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专 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中国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是全国 毕业生就业典型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3241 人,其中专任教师 2289 人;拥有两院院士、国家杰青, “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 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优秀人才 54 人次,燕赵学者、省管优秀专 家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 255 人次。目前,学校 1 支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 式教师团队,5 位学者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3 位学者入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榜单。截止 2024 年 9 月 30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 39813 人,其中:普通本科生 28300 人,占比 71.08%;硕士研究生 10007 人,占比 25.14%;博士研究生 1019 人,占比 2.56%;留学生 385 人,占比 0.97%;普通预科生 102 人,占比 0.26 %。2024 年,学校本科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的省份 26 个,在各省份相应设置本科 提前批、本科批、本科一批等批次,涉及历史科目组合类、物理科目组合类、普通文 史理工类、综合改革类、艺术类等科类,涵盖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中外合 作办学、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内地新疆班、内地西藏班、预科班等多种招生类型。2024 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 7100 人,比 2023 年增加 100 人,预科班计划 104 人,台湾 免试、港澳台联招、第二学士学位等其他类型计划 111 人,总计 7315 人,实际完成 录取共计 7253 人。2024 年普通本科招生录取新生报到率为 98.73%,较去年增加 0.49 个百分点,报到率再创新高。2023 年,学校本科专项 教学经费总额 24482.58 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8490.51 万元、本科实验经费 支出 2653.91 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 838.27 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3862.65 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937.78 元,生均实习经费 296.21 元。调查显示 ,近四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分别为 94%、96%、95%、96%, 整体稳中有升。2023 届本科毕业生人数为 6800 人,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为 100%, 体质测试达标率 91.14%。学校坚持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工作理念,构建从入学前到离校 后的全周期就业创业工作大格局,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新就业形态的就 业工作新模式,深入推动就业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2023 届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80.69%,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为 94.46%。2023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以“国内升学”为主(27.04%),其次是“自由职业” (21.65%)、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17.90%)、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1.54%)等,其 中境内升学的主要去向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比例为 56.44%。2023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以教育业(15.3%)为主,同时还包括医疗和社会护 理服务业(13.8%)、政府及公共管理(11.9%)等。重点行业就业比例中有近两成毕 业生集中在制造业, 17.4%的毕业生就业于医疗产业,为雄安新区建设和河北省“健 康河北”提供了专业人才支撑。2023 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以医疗保健/紧急救助 (13.8%)为主,其后依次是行政/后勤(9.5%)、中小学教育(9.2%)、媒体/出版(7.2%)、 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6.0%)等。2023 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46%),就业于 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比例分别为 27%、23%,其中在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企业就业比例分别为 24%、36%。2023 届已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 72.7%的人选择在京津冀地区就业,就业量较大的城市分别为北京 (15.3%)、保定 (13.7%)、石家庄(12.2%),为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用人单位对学校 2023 届本科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 98%,均表示未来愿意继续 招聘我校本科毕业生,聘用的主要理由分别是“能力和知识结构符合工作要求”(86%)、 “专业对口”(82%)、“学校声誉好”(55%)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基础 知识、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政治素养、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评价非常高,满意度均为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