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2024年招生宣传片
(横屏)
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五个本科专业,即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现有在校生1194人,联合培养研究生9人。其中化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化学、应用化学为广东省一流专业。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是广东省一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是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无机化学是广东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基础化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化学专业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化学学科是广东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新增硕士点规划建设学科、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广东省市共建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和学校攀峰学科。
(横屏)
人才培养
学院以“五修工程”建设为抓手,即“思想引领修德工程、素质拓展修身工程、学风建设修心工程、专业提升修能工程、助学就业修行工程”建设推动,不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身、心、能、行”之“五修”丰富内涵和现代发展的化工行动科学结合,着力培养全院学生“自强至化、敏行于工”的拼搏精神,深化大学生卓越素质发展的“四力”联动,积极推进“产学研用”融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保持95%以上,升学深造的多项核心指标居学校前茅,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3个,近年联合培养硕士36人、博士1人。省级教改项目5项,学生承担国家和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1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36项。近五年学生发表论文200余篇,考取研究生500多人;获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毕业校友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杰出代表,如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化学指导专委会委员、广东省特级教师、省“劳模”、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广东省“劳模”、湛江市海关高级工程师,以及在各类型企业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和在政府事业单位担任局长、校长等一批社会骨干力量人才。
师资队伍
学院严抓师德师风建设,科学构建良好学科人才梯队。学院现有教职工101人,专任教师7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9人;广东省“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扬帆计划”项目获得者9人,兼职研究生导师22人。学校“雷阳学者”首席教授1人,“燕岭优青”12人;柔性引进 “长江”、“杰青”各1名,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人。
化学化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田禾、马於光、元英进、邱学青、王连洲等院士莅临讲学
科学研究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成果转化突出。近四年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横向课题14项,总经费27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5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89项,其中已授权41项,并在Adv. Funct. Mater.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科研设施完备,平台支撑有力,实验场地127间,实验场地10000多平方米,拥有400MHz-NMR、DSC、LC-MS等大型科研仪器70多台,总值5000多万元。建有清洁能源材料化学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1个,校企联合实验室1个,中外联合实验室3个,新材料研究院1个。积极派出青年博士访学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韩国、日本、香港、澳门等境外高校在学科发展、科研合作、教师进修等方面开展实质合作。近四年邀请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知名学者讲学60多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0多人次,承办第六届有机功能材料研讨会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6次。
举办全国学术研讨会
社会服务
学院主动适应“新师范”“新工科”建设要求,不断推进实现专业内涵式发展。充分利用广东省“强师工程”等项目承担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承接大型企业湛江巴斯夫公司和乡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师专项培训多次,与吴川振文中学和茂名茂南第二实验学校等学校结对帮扶,不断为粤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能力提升赋能助力。依托化学学科雄厚师资力量,建有广东省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长期为全省化工制药等企业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与广东东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东岛清洁能源材料产业学院(锂电子材料研究院);与广州懿科空气消毒设备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空气消毒设备,产品连续两年在国内市场年度“科技创新产品”评价活动中获“南山奖”。
学院荣誉
学院被评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风建设先进单位、考研工作先进单位、考研突破奖单位、考研进步奖单位、考研质量奖单位、就业先进单位、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军训工作先进单位、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实验室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学院、纪委工作优秀学院、离退休工作先进学院、五好关工委等。学院党委获评为学校先进党委,基础化学团队获评“湛江市巾帼文明岗”,创卫环保队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奖,“红星照我心”社会实践队、“向日葵”社会实践队获省首届“珠江公益奖”、“福彩公益优秀团队”和省级团队等称号,学院团委、学生会被评为湛江市、学校“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红旗团委和先进学生会等。近五年学院多支师生团队、体育团队、科研团队获“挑战杯”、“国药工程”及国家级、省区级、市校级各类学科竞赛、体育竞赛、科技竞赛等奖项200多项。
获“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
✦
化学(师范):国家级特色专业
化学专业为全日制本科专业,师范方向,学制4年,是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1993年开始招生,目前已培养26届毕业生。本专业传统优良、建构科学,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成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毕业生无需参加教师资格证“国考”,学校考核合格可直接颁发教师资格证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发挥国家特色专业的优势和特长,适应新时代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省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深入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认证理念,坚持学校“师范性、教学型,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优质中学化学教师以及具备在化学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中学、中职等学校任教化学科,还可到化学、化工、制药、材料、食品、环境保护等科研院所、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该专业师生活动掠影
✦
应用化学:省特色专业一流专业
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其中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扬帆计划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材料、精细化学品设计、改性、合成的原理和技术;熟悉化学及仪器分析检验与测试的方法与技术;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石化、轻工、冶金、造纸、环保、海洋、食品、医药、新材料及新能源行业或部门从事产品与技术开发、产品检测与质量检验、生产管理与监督、产品与技术服务等工作,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还可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
制药工程:省首批新工科建设专业
本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2008年获得工学学士授权,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65。目前本专业每年招生约100人,现有在校生约370多人。2014年获批成为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新工科建设专业、校级重点专业和学校首批IEET工程认证申报专业。现有教师11人,教授1人,博士7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扬帆计划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青年博士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湛江生物制药企业的中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基本上都是我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值得一提是,学校正在整合制药工程等专业申报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点。另外,学院于2023年首次在制药工程专业建立“创新班”,将采用国际先进培养模式和理念进行培养,旨在培养生物医药行业卓越工程师。
培养目标
培养能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营销企业、科研院所、设计院和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药品及相关产品的生产、管理、分析与检验、应用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制药工程(或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科研院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药品生产、管理、营销、检验监督和研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制药工程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该专业师生活动掠影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专业现有教师总数17人,其中教授1人,副高6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硕士学位1人。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人,省扬帆计划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关于高分子材料设计、研发、制备、生产等方面的法规和方针政策,了解高分子学科前沿及发展动态。毕业生具备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相关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并能在高分子材料、石油化工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设计院和管理部门从事管理、研发、生产、分析与检验等方面工作;走向社会后,成为具有较强专业表达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设备设计、生产经营及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企业经管工作;也可继续攻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该专业师生活动掠影
✦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全日制本科专业,学制4年,于2021年开始招生。该专业与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中石化、中石油等公司合作密切。本专业现有教师总数12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6人,具有企业行业工作背景4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具有工程实践基础的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区域化工行业发展需求,旨在培养与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程伦理意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拥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掌握数理、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通晓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和持续学习能力,能够利用化工基本原理解决精细化工、先进材料和环境保护等行业中复杂工程科技问题的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也可继续攻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该专业师生活动掠影
部分专业师生个人竞赛获奖
学院招生咨询联系人:周院长(0759-3182483)
学院联系电话:0759-3174031
学院网站:http://d.lingnan.edu.cn/hxhgxy/
学院公众号:岭师化学化工学院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