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院系简介
✦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两个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建于1960年,是东南大学传统优势专业之一,现为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专业;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成立于2020年,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新本科专业(首批全国仅4个)。
两个本科专业所属的“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入选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优势学科,也是东南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并列全国第3,入选A类学科。
目前,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建有信息传感及系统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2个国防特色学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7人,在读本科生410余人,硕士研究生330余人,博士研究生220余人。
大学生就业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学院始终将就业工作视为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引领、关爱、服务、助力”的工作理念,扎实做好毕业生各项就业工作,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2023届仪科学院毕业生
基本情况
✦
✦
✦
毕业生总体规模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届毕业生共218人,其中本科生94人,硕士研究生98人,博士研究生26人。如下图所示。
2023届毕业生总体规模
2023届毕业生学历
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我院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其中,本科毕业生生源地江苏省占比最高(17.02%),其次为安徽省(8.51%),其他大部分省份的分布占比较为均衡;硕士毕业生生源地江苏省占比最高(29.59%),其次为安徽省(14.29%);博士毕业生的生源地分布是江苏省最高(23.08%),其次为河南省和湖北省(15.38%)。
生源地分布
综合可见,我院2023届毕业生生源地主要是江苏省。此外,毕业生主要来自安徽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浙江省、河北省等省份。
二、2023届仪科学院毕业生
就业情况分析
✦
✦
✦
毕业生去向分析
我院2023届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为99.54%。其中本科生为98.94%,硕士研究生为100%,博士生为100%。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中,国内升学占比42.55%,出国(境)深造占比13.83%,56.38%的同学选择了前往国内外各大高校继续深造,选择就业的同学占比42.55%。
硕士毕业生就业占比达86.73%,博士毕业生就业占比达92.31%。
2023届毕业生去向分析
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与
出国(境)情况分析
2023届我院本科生共计94人,国内升学人数为40人,占总人数的42.55%,出国(境)的总人数为1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83%。
选择国内升学的毕业生大部分会在东南大学继续深造,而其他的学校则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详见下图。
2023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情况统计
2023届出国(境)深造的本科毕业生中选择的国家及地区多样,瑞典、意大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均有选择,详见下图。
2023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情况统计
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分析
我们将毕业生的就业地区流向划分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京津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其他地区。2023届我院毕业生就业地区分析情况见下图。
本科毕业生有57.5%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就业,20%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就业,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占比为12.5%,在京津地区就业占比7.5%,而其他地区仅占了2.5%;
硕士研究生有75.29%就业去向在长三角地区,12.94%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就业, 在京津地区就业占比为7.06%,珠三角地区占比4.71%;
博士毕业生有62.5%选择了在长三角地区就业,有33.33%选择了中西部地区。
2023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分析
2023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图
总体来看,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人数占据了68.46%,由此可见,我院毕业生就业去向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而仅有18.12%的毕业生选择走向中西部地区,虽然相较往年比例有所增加,但增幅较小,因此需要我们更多地引导毕业生走向祖国中西部地区去扎根就业。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2023届仪科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分析如下表所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选择前往民营企业的比例均为最高,分别达到了57.5%和44.7%。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中,高等教育单位占比58.3%,科研设计单位占比25%,国有企业占比12.5%。
总体来看,选择前往民营企业的毕业生略多,选择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毕业生比重相较往年有所增加,科研设计单位、机关、高等教育单位等也均有涉猎,但是其比例相对较小。
202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综上可见,我院毕业生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大多为民营企业,而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多为高等教育单位,这是因为民营企业所提供的待遇普遍较高。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引导毕业生树立新的就业择业观,前往国家重点行业及科研设计单位去建功立业。
重点引导单位就业情况
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提升就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毕业生广泛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及地方经济建设,就业行业多元,高新技术企业、国防军工企业、国有企业、基层就业均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重点行业就业情况如下图所示。
2023届毕业生重点行业就业情况
近年来我院大力开拓就业新市场、新领域、新渠道,除了科研院所外,信息、金融、通信、汽车等诸多行业的知名企业均对我院毕业生有很高的认可度,重点就业单位如下图所示。
2023届毕业生重点就业单位
2023届毕业生重点就业单位
三、特色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
✦
✦
学院始终将学生的就业工作视为核心要务,深知其对学生个人发展、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社会责任的深远影响。为此,学院在特色就业工作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构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就业工作体系,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深化校企合作、汇聚校友资源以及关注个体需求等举措,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精准的就业指导和支持,为党和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学术广度和能力强度的一流领军人才。
强化组织领导,
构建专业就业工作队伍
学院紧紧围绕学科特色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将就业工作列入学院发展中心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书记担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学院领导、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构成的专兼结合的就业工作队伍,明确就业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形成了全员参与、共同推进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毕业生提供了坚实的就业保障。这一举措确保了就业工作的全面覆盖和高效执行,为毕业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就业保障与支持。
深化校企合作,
搭建多元就业服务平台
学院积极整合资源,落实企事业单位对接机制和常态化联系制度,以稳定就业主渠道并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学院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就业市场开拓手段。学院领导定期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带领学生深入重点行业企业考察交流,以开拓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学院邀请重点就业单位的专家走进校园,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宣传重点企业及岗位信息,拓展学生就业视野。此外,学院还积极协助用人单位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多渠道收集并发布单位招录信息,为毕业生提供便捷多元的就业服务。
汇聚校友资源,
开展就业指导与交流活动
学院充分发挥校友力量,邀请优秀校友、就业典型、重点单位人力资源经理开展“鸿图”大讲堂活动。组织开展重点单位“领航研习营”活动,组织学生前往航天科工南京晨光集团、中国电科第二十八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及岗位体验。
学院推出“仪科人物志”先进就业典型代表的微信专栏,讲述前往国防军工、基层岗位等就业同学的故事,加强前辈引领与榜样作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重点行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关注个体需求,
实施精准就业服务与指导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了解每位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职业规划。同时,学院还建立了完善的就业跟踪机制,确保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关注和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支持。同时,学院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活动并建档追踪,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心理咨询中心等多方面的力量,提供“私人订制”就业辅导方案。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促进校企联动、争取就业机会,推动就业工作常态化、精准化发展,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