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升学率超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布2022年就业质量报告

2023-02-15 11: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评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近日发布了就业质量报告,报告的内容非常详实,数据非常全面,对我们了解西农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非常有帮助。

作为全国录取分数最低的985大学,很多这个分数段的考生非常纠结是否选择这所大学,总体来说,这所大学的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关键是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从学校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本科生男女生比例基本在1:1,硕士研究生女生明显多于男生。

2、本科生升学比例为46%,保研比例在20%以上。不同学院升学比例差别较大,农学相关专业升学比例明显要高一些,部分学院达到60%以上,工科、经管、艺术、文学类专业升学比例相对较低。

3、硕士研究生读博比例为15%,这个比例在全国大学中都是靠前的,这种情况和学校的农学性质有很大关系。

4、就业比较分散,就业人数排名靠前的有中国建筑、比亚迪、中国中铁、中国电建等,除了中国建筑就业人数超过100人,其它企业就业人数都比较少。研究生到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就业人数较多,比例在20%以上。

5、收入水平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年收入在10万以上的占到60%以上。

下面是就业质量报告的详细情况:

 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摘要版) 

 一、规模结构 

学校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为8002人(男生3731人,女生4271人),男女比例0.87:1。其中,本科毕业生5084人(男生2535人,女生2549人),男女比例0.99:1;硕士毕业生2532人(男生992人,女生1540人),男女比例0.64:1;博士毕业生386人(男生204人,女生182人),男女比例1.12:1。

图片

 二、就业率 

截至2022年12月1日,2022届毕业生总人数为8002人,已落实毕业去向6692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3.63%;其中本科毕业生5084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0.35%;硕士毕业生2532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9.42%;博士毕业生386人,毕业去向落实率88.86%。

图片

【小编注】相比去年整体就业率降低2.62%,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比去年低的稍微多点。不过随着经济的恢复,2023年大概率会整体向好。不过即使如此,部分学院今年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比2021年还要高一些,但是个别学院则下降比较多。

图片

图片

 三、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 

1.本科生继续深造情况

本科毕业生中有2380人继续深造,其中国内攻读研究生2219人,第二学士学位8人,出国(境)深造153人,升学比例46.81%。10个学院升学比例超过50%,其中草业与草原学院、创新实验学院、动物科技学院3个学院升学比例超过65%。

【小编注】升学率较之去年再提升1.69个百分点,按这个增幅预计未来三年升学率会提高到50%以上,再加上二战上岸的同学,读研比例会更高一些。

图片

2219名国内升学毕业生中,有2130人被“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录取,占升学总人数的95.99%。

近一半的升学毕业生选择本校升学,其次录取人数最多的为中国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录取人数较多的高校基本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小编注】去年推免1115人,推免本校读研690人。这样的话来推算,保内、保外、考内、考外人数分别为690:425:370:734,数据供大家参考。

图片

153名出国(境)深造毕业生,分布在15个国家和地区,毕业生选择前三的国家(地区)分别为英国、香港、美国。在境外学校选择方面,有121人选择在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高校就读,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79.08%;其中,录取超过5人的高校有6所,人数最多的三所高校分别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小编注】今年的留学人数进一步降低,19年本科出国(境)最高为268人。从20年开始的疫情,导致这几年的留学意愿持续走低。

图片

2.硕士生继续深造情况

硕士毕业生中有394人继续深造,其中国内升学364人,出国(境)30人,升学比例15.56%。其中,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葡萄酒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等5个学院升学比例较高,达到20%以上。

364名国内升学毕业生中,有361人被“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录取,占升学总人数的99.18%。

30名出国(境)深造毕业生,分布在15个国家和地区,毕业生选择前三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香港、荷兰、英国。在境外学校选择方面,有21人选择在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高校就读,占出国(境)深造总人数的70.00%。

图片

 四、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2022届未就业毕业生共1310人,其中本科毕业生999人,“不就业拟升学”是本科生未就业的最主要原因,共有653人,占未就业本科生的比例为65.37%,占本科生总数的12.84%。

【小编注】二战的同学比去年又有提升,不过占未就业比例还低了一些。签约流程中的同学比去年多了一些,不过大头还是求职状态的同学,其中研究生求职人数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今年这个大环境还是不太行,等过完年也许会好些。

图片

 五、就业去向 

1.就业地域

我校积极引导毕业生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区”“京津冀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城市群”等五大重点区域就业,其中42.66%的毕业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地区就业;10.38%的毕业生在京津冀地区就业;33.81%的毕业生在长江经济带地区就业;20.88%的毕业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城市群就业;10.20%的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

【小编注】2022届毕业生留在黄河流域(即山东、河南、陕西+西北四省和内蒙)比例比去年少了很多,从5成多直降到4成出头。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流域的就业去向均有提升。经济大环境不行了,一二线城市也许还有点汤,但是中西部能满足我们期望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了。

图片

2022届毕业生中62.38%的西部生源毕业生选择留在了西部,同时吸引了24.83%的中部和17.82%的东部生源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学校整体就业毕业生中,西部就业比例达到41.65%。

图片

2.就业行业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广泛,但从毕业生学科门类来看,毕业生基本都在本行业内就业。农学类毕业生主要在“农、林、牧、渔业”行业就业;工学类毕业生主要在“制造业”行业就业;管理学类毕业生主要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就业。

图片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为高等教育单位和事业单位。

图片

【小编注】今年硕士生进入民营企业的比例提升了7.53%,说明凭借研究生身份想要进体制内单位或企业的难度比以往更难。想要进入好单位、好企业,需要具备更突出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参与一些实习和实践,在找求职环节才能脱颖而出。工作要去抢,很难等得到。

2022届毕业生在“世界500强”企业就业498人,在“中国500强”企业就业590人。其中就业人数最多的500强企业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图片

【小编注】比亚迪今年招西农的多了不少,正好应了脉脉上那句话:“有迪选迪,无迪延毕”,从鹅到虾,再从虾到迪,说明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了。除了比亚迪,中铁、电建、招聘人数也多了些,只是500强今年更倾向于研究生,本科生招聘比例比去年有所下降。

3.服务基层项目

2022届毕业生中,有255人选择服务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就业,其中国家基层项目为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地方基层项目全部为选调生,选调生考取人数较多的省份有山西、陕西和山东。

图片

【小编注】西部计划比去年增加24人,而地方选调生入选的比去年少了96人,其中陕西、甘肃、贵州都少了一大半,不晓得是名额大幅压缩了,还是待遇吸引不了我们了。山西的人数从个位数直接到29,说明这两年煤炭价格涨势喜人,也能多招一些选调生了。

 六、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势 

1.服务三农领域毕业生比例稳步提升

2018-2022届农学门类毕业生投身“农、林、牧、渔”行业就业比例稳步提升,近五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

图片

2.中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比例基本稳定

近年来,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就业比例基本稳定,西部就业比例稳定在40%-45%之间,近5年平均为42.77%;中部就业比例稳定在13%-17%之间,近5年平均为14.93%。

图片

3.基层项目就业人数保持高位

近年来,学校通过持续靶向的市场深耕和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引导,学生投身国家基层项目和地方基层项目的热情和意愿显著提升。2022年,在各省市选调生定向招录高校范围扩大但总体招录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学校选调生录取人数仍稳定在207名,五年来为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输送毕业生1500人左右。

图片

4.毕业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

近4年,本科生升学比例提高了6个百分点,学校2022届本科生升学率46.81%,硕士生方面,学术硕士由于有提前攻博、直博等政策,毕业后再选择升学的比例基本稳定,专业学位硕士的升学比例逐年升高,近5年比例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硕士生整体升学率在30%左右。

图片

5.不就业拟升学本科生比例不断增加

2018-2022届本科毕业生不就业拟升学人数逐年攀升,2022届本科生暂不就业比例达到13.41%,其中主要以“不就业拟升学”学生为主,达到653人。

图片

 七、薪酬水平 

自2019年起,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就不再公布薪酬相关数据。虽然按理毕业起薪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略有提升,但是因为疫情嘛,有些企业同一岗位的校招薪资,近三年连续下降。

我们去年在文末做了个小调研,未毕业同学的期望和已毕业校友的实际薪资,还是有蛮大的差距的。要提高自己未来毕业的工资,还是得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好的offer。

图片

未毕业同学的期望薪资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评论 (0)
努力加载中...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