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经济学院优势学科有哪些

2025-06-05 11:08 人大阳光招生公众号 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北京市-公办-综合类
985
211
双一流建设高校
查看详情

招生专业:经济学类、数字经济

图片

  学科实力一流 蝉联全国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是新中国理论经济学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理论经济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引领者,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理论重镇。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蝉联全国第一;在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中总分位列第一档区,建设成效“显著”,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一流师资

海外博士占教师总数的近50%

学院大师云集,教师人数91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25人,讲师19人。获得国(境)外博士学位的教师39人,占教师总数的近43%。学院有“马工程”首席专家9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名、青年学者9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7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3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6名。


3个本科专业

12个硕士点 10个博士点

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3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点,10个博士点。“经济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是全国首批开设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单位,同时也是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教指委秘书处所在单位。

经济学专业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拥有2个国家级专业建设平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位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名师。出版多个系列国家级教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与发展事业培养了大批经济理论领导人才,始终是中国经济学本科教育的引领者。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国内最早的世界经济教学和研究基地、国内最早的世界经济硕士点和博士点,始终在国内世界经济教学与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2022年我校设立数字经济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既掌握经济运行一般规律,又熟悉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新特征的紧缺型、急需型、复合型人才,能够适应国家政府机构、国际组织、高校与科研院所、大型数字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咨询公司等用人要求。


  建设一流的中国经济学人才班

“经济学—数学”创新人才班项目通过经济学和数学核心课程,结合数据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等技术课程,重点强调高端科研型的复合人才培养,造就熟练掌握数理分析工具和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既了解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又具有先进方法的高端经济学研究型人才。该项目学生本科毕业获得经济学、理学双学士学位。

新时代经济学拔尖人才班为落实首批国家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而设立。项目旨在培养掌握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和发展前沿,具有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深厚素养和广阔视野,强调经典质性研究与现代量化分析方法并重,扎根中国大地,参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分析思维、历史视野和问题意识交叉融合,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亟需的一流高端理论人才和建设人才。

社会科学基础理论拔尖人才班融汇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三大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打破学科分立造成的认知和思维局限,培养视野宏阔、素养厚重、知识系统、能力出色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未来可以从事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和执行、组织运营和管理、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一流科研成果

 年均150+篇顶刊发表  

学院始终立足中国真实、创新中国理论,积极培养中国人才、推动中国发展,为持续建构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的中国自主经济学体系做出优秀的学术贡献。从基础理论的突破到前沿技术的探索,从复杂问题的剖析到创新成果的落地,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创新精神,在国家级学术奖项中屡获殊荣。学院国内外年均CSSCI收录、英文学校B及以上发表150余篇;积极准备各类省部级以上重要课题申报,年均获得16项以上重要科研项目立项;出版学术专著14本以上,亮眼科研成绩单引领学院一流发展。


一流合作 30+国际合作伙伴

  年均100+经院学子出访交流  

经济学院结纳四海,海纳百川。目前,学院与欧美日俄等全球10余个国家的30多所知名顶级学府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学院与哈佛大学肯尼迪中心、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威斯康辛大学、蒙特雷国际商学院等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拥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日本九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每年100多名经院学子获得赴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等美、欧、日著名高校的交流、交换、深造机会。


一流学术活动

  年均70+场高水平学术论坛  

学院以推动“中国经济研究主流化”为根本宗旨,立足中国真实,创新中国理论,打造高端学术活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培养中国人才、推动中国发展提出真知灼见。学院汇聚全球学术资源,创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列讲座”“政经大讲堂”“中国发展理论国际年会”“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峰论坛”“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论坛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研讨会”“中国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论坛”“数字经济论坛”“世界经济论坛”“中俄高级经济论坛”等高端品牌学术活动,聚焦学术理论前沿、促进交流研究,极大提升了学院学科品牌效应。学院依托数字经济学等重点学科系列讲座,线上线下联动积极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广泛邀请哈佛、耶鲁等国外学科顶级专家,共享学术饕餮盛宴,迸发青年思想火花。


  一流就业 毕业生人均offer3+

升学深造100%一流高校

学院毕业生人均获得3个以上实习/就业offer,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央与地方党政机关,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和百度在线、美团、字节跳动等知名民营企业。

学院本科毕业生深造率高达68%,继续境内深造的毕业生100%前往全国双一流高校,其中超90%集中在人大、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赴境外留学的毕业生中,超90%前往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一流顶尖高校。


  双一流人才培养基地10+ 

面向强国建设  

学院致力于构建系统化、制度化的实践育人体系,全力推动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广泛建立实习实践与就业创业基地,打造学生深入一线试验田。学院已建立包括贵州省黔西南州、四川省宣汉县、陕西省安康市、安徽省小岗村、贵州省湄潭县在内的数十个实践研究与实习就业基地。年均组织累计百余名学生通过寒暑假返乡调研的方式前往近百个村庄开展“乡村振兴千村大调查”活动,实践团队相关调研成果被《中国青年报》刊登,获评“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重要岗位院友100+ 助力学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涌现出了以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老促会会长支树平,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原主任骆惠宁,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潘功胜,第二十届中央委员、河南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省委金融委主任王凯等为代表的一批政界杰出院友。在学术界,涌现出了以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黄泰岩、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对外经贸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山西大学校长黄桂田、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在学术上卓有建树的杰出院友。在企业界,涌现出了著名投资人段永平、福信集团董事长吴迪、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湘财证券董事长高振营、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威、私募基金界年轻才俊王小坚,和以投行领域五女杰: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美林(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大中华首席经济学家、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建银国际证券公司宏观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崔历,巴克莱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常健,香港国际金融学会董事、富达国际前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纪沫等为代表的杰出人物。



图片




- 郭杰 -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也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其核心思想是物质的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方法与物理学研究物质以及生物学研究生命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经济学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常常需要借助数学、物理学、统计学等自然科学的一些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但由于经济学探索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及经济关系的规律,也就是研究由资源的稀缺性而产生的选择问题以及政府在其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和如何发挥作用。因此,在学科分类中,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无处不在。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是一个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构成人们相互关系中的核心要素。没有了经济活动,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也就无从谈起,社会也就停止了运行。正因为如此,这也就决定了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无论是在家庭、企业、政府,还是在国际交往中,人们都需要用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都需要借助经济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处理人们在社会生活,甚至政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

经济学专业是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的本科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毕业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理论经济学为主,兼有应用经济学的属性,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经济学专业旨在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以及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运用范围,以及其需要借助的研究工具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特点,也就决定了经济学专业是一个涉猎知识面很广、学习难度较大、专业壁垒较高、就业口径较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学科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可以到高校、研究机构从事经济学科的教学科研之外,也可以到国家的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社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国际组织从事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实务工作和研究工作。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也就决定了经济学的学习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很难被现代科技的发展所替代。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就不可或缺,它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热门学科专业。



图片


图片

马科伟,经济学院2022级博士生

  • 世界经济专业2022级硕博直通博士生

  • 获评第二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学术新星”

  • 曾获“京东·求是未来学者”奖学金


马科伟的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其既有的研究成果发表于《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以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等国内外期刊,共发表中国人民大学A类期刊论文4篇、B类期刊论文1篇。

马科伟曾参与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等,部分课题获商务部“有重大参考价值”评价;他还参与了《世界经济概论》教材负责其中部分章节的撰写。


图片



图片

蔡杨,经济史专业2021级博士生

  • 获评国家奖学金、京东特等奖学金

  • 胡乃武学术青苗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奖励


蔡杨的研究方向为经济史和量化历史,包括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等话题;他在European Economic Review、Cliometrica等期刊发作发表论文9篇,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国人民大学A类期刊2篇、B类期刊2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聚焦世界经济金融领域热点问题的学术交流平台VoxChina报道;获得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全额资助,主持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图片



图片

谭朝丹,经济学院2022级本科生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兼职)

  • 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

  • “求是学术”品牌研究项目强国级立项

  • 受“求是学术”走向国际支持计划资助

  • “京东·求是未来学者”学生科研创新奖学金获得者

  • 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学骨干、三好学生等荣誉奖励


谭朝丹积极参与学生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团学组织各部门工作,协助完成了迎新季毕业季等学校和学院的重要活动。他深入探索学术科研,已在Energy Economics等高水平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另有文章在国际知名期刊外审。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助研、在“求是学术”品牌研究项目获强国级立项。扎根中国大地,曾参与经济学院“现代化强国千企大调研”“扎根祖国”实岗锻炼。


图片



图片

宋涵琪,经济学院2022级本科生

  • 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服役于解放军空军某部


宋涵琪在服役期间获“优秀新兵”“四有”优秀士兵各一次,嘉奖两次,集体三等功一次,所在基层单位被评为“四铁”先进单位,退伍季个人文章发表于“中部空军”公众号。她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担任学院党员先锋促进会组织组副组长,曾获得学习进步一等奖学金、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三等奖学金。


图片



图片

甘锦锋,经济学—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21级本科生

  • 前六学期平均学分绩3.88,核心绩3.91,专业排名1/17

  • 曾以C组北京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在科研方面,甘锦锋曾参与“The Virtue of Complexity in Housing Price Prediction”课题研究,相关结果已形成工作论文;曾参与“多类型政策评估的广义合成控制法及应用研究”,获得“求是学术—栋梁”项目立项;曾以C组北京市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二等奖、人大第二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此外,在读期间他还荣获国家奖学金、中国工商银行融合创新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


图片



图片

肖磊,经济学专业(中国特色经济学方向)

2021级本科生

  • 平均学分绩3.93,专业第一

  • 曾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

  • 本科生学习优秀特等奖学金(京东奖学金)

  • 将前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攻读研究生


肖磊曾组织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绩突出;参与CHARLS(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乡村振兴工作站等品牌实践,以经世济民、敬业乐群为务;第六学期赴台湾政治大学交换学习,力促两岸同胞友好交流;曾获中国人民大学三好学生、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毕业后即将前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攻读研究生。


图片



图片

蒲鼎添,ESH(经济学、社会学与历史学)实验班

2022级本科生

  • 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


作为人大乒乓球队队长,蒲鼎添曾带领人大夺得多项赛事的二十余项成绩,实现众多历史性突破。蒲鼎添曾获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乒乓球比赛北方赛区(黑龙江·哈尔滨)一等奖、2023—2024年度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乒乓球比赛总决赛(四川·成都)男单季军、2023年全国名校邀请赛(湖北·黄石)一等奖、2023年首都高等学校乒乓球锦标赛男双季军、男单亚军、男团亚军、2024年首都高等学校乒乓球锦标赛男双冠军、男单亚军、2024年迪卡侬杯乒乓球邀请赛团体亚军、2024年“哪吒汽车杯”乒乓球邀请赛冠军、2024年“首都物流高地”杯团体第三名。


登录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查看完整试题
特别声明:
1.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本站根据实际情况会进行下架处理。
2.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