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 1958 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 年更名为南方冶 金学院,2004 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 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 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 建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一所 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 学科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的 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是宝钢教育奖 评审高校;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 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办学,占地面积共计 2600 余亩。校本部位于享有 “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学校 1958 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 年开始硕士研究生 教育,2013 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现有 5 个学术职能学部,21 个教学单位, 19 个科研院所。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6 万余人,在校研究生 5000 余人。毕业 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 欢迎,一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 2011 年荣膺全国毕业 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2017 年荣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五 十强”。据中国“世界 500 强”企业 CEO 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 2012 年 中国“世界 500 强”企业 CEO 毕业院校并列第 5 位。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 《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在 2014 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 第 94 位,在 2023 年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列 141 位;我校在 2023 年自 然指数排名中居国内 143 名,在 USnews2023 世界大学排名中居国内 187 名。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高,学校拥有 1 个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2 个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 个江西省研究生工作站、2 个一级学科 博士点,2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 个专业硕士学位点,6 个交叉二级学科点, 4 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江西 省一流建设学科,冶金工程入选江西省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突击队学科, 并入选教育部“高校学科领域优先发展清单”;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学科水平 评估居全国 22%-32%,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排行榜,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化学 3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5‰。
学校 现有 72 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特色专业 3 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6 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1 个、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27 个、10 个专业通过 专业认证(评估)、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1 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10 门、省级一流课程 114 门。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途径。
近期,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到了年底,年终就业率、升学人数,还会有明显提升。)
现有 教职工 2000 余人,其中,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 个,双聘院士 6 人, 国家级高端人才 4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 人,国家创业领军人才 1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4 人,“863” 首席科学家 1 人,中科院百人计划 2 人(A 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优秀)教师 60 余人;省“双千计划”、 “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 555 工程”领军人才、省部级主要学科学 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井冈 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共 300 余人;正副教 授 770 余人,博士生导师 180 余人,硕士生导师 900 余人。学校还聘请了左铁 镛、邱定蕃、孙传尧、张文海、赖远明、王运敏、杨春和等院士和 130 余名国 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 30 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 年任教。
截止到 2023 年 8 月 31 日,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30232 人,其中博士研 究生 226 人(含留学生 3 人),硕士研究生 3835 人(含留学生 7 人),本科生 26171 人(含留学生 25 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为 86.57%。
2022 年我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区、市)及港澳台招生,2022 年普通本科 招生专业(大类)为 50 个,编制招生计划 6500 人(含预留计划 65 人),其中 采矿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 2 个专业开设了中外合作办学方向、软件工程专业 下设 6 个方向(软件开发方向、土木方向、会计方向、金融方向、智能制造方 向、物联网方向),较 2021 年新增招生专业 2 个(机械电子工程、生物工程), 暂停软件工程(大数据方向)招生。2022 年我校录取 6439 人,其中赣州校区录取 5106 人,占比 79.30%;南昌 校区(含先进铜产业学院)录取 1333 人,占比 20.70%。
扎实推进考风考纪教育,与学生签订《学生诚信 考试承诺书》,建立健全学生违纪处理及时通报机制,2022-2023 学年共有 30 名学生受到违纪处分,较之 2021-2022 学年 48 起有了明显好转。
2022-2023 学年,我校共 23513 人(含南昌校区和联合培养的学生)参加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测试参与率达 99.8%,其中测试达标率为 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