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等7省首次实施"3+1+2"新高考模式,1月19日﹣21日由教育部考试院组织适应性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这次测试,数学科试题的改革力度最大,是恢复高考以来数学科高考最重大、最全面的改革,我们要深入理解改革方向,分析改革措施,指导实际工作,做好教学和复习备考。
测试卷的题量由现行的22道题减少到19道题。1989年实行标准化考试改革以来,数学科题量逐步增加,到1993年达到25道题的巅峰,随后一直稳定22道题,即使在老课标卷,虽然增加了选做题,但是在三道(后来是两道)题中选一道,总题量依然是22道题。本次改革题量减少以后,肯定不能全面覆盖考试内容,过去的老课标卷在解答题部分是三角函数和数列隔年轮流出现,而在测试卷中,三角函数和数列都没有出现,因此在解答题只有5道题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六个重要板块不可能同时考查,以后哪一个板块没有出现在试卷中都是正常现象。但我们中学教学不要妄自总结"经验",盲目推断某个内容可能不考,而是要全面复习各项内容,有备而战。同时题量减少以后,每道题的分值增加,解答题的重要性更是显著增加,解答时不能放弃任何一道题,要力争全部解答。
测试题全面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以往复数题都是在全卷第1、2题的位置,测试卷放到了第10题,特别是改变了以往复数问题的考查方法,没有给出复数的实部和虚部,也没有考查具体的数值计算,而是给出复数的模、共轭之间的关系式,突出了整体性,减少了单纯的数值计算,深入考查复数的性质。概率与统计试题虽然是摸球问题,但球的数量发生的变化,有两个球标有同一个数字,而且是要求摸出球上的最小数字,这样就要区分是只摸出一个最小数字的球还是摸出两个,情境新颖,思路变化。
解析几何试题进一步加强了对几何性质的考查,通过对图形特点的分析,应用曲线的几何性质,减少数值计算量,更深入地考查思维能力。第8题得出其中的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及两条直线的夹角,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很方便地解决问题,灵活运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可以避免繁杂的坐标运算,大幅度削减计算量。第18题借助几何图形的剪贴拼接,寻找等量关系,把一个繁杂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面积计算问题,削减计算量,加强思维能力考查。
这就要求中学教学制订相应的针对性复习策略,对全体考生都要强调选择题、填空题的难度较低,一定要全力争取,不放过每一道题目,争取全部做对。对高水平的考生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加强速度训练,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选择题、填空题,给后面的解答题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二是要加强思维深度和强度的训练,锻炼解决高难度试题的能力,集中力量攻克最后两道压轴题。
新的命题风格、试卷布局、难度结构代表高考改革的方向,将在2024年的新高考中全面体现。中学教学和复习应高度关注,要认真研究、提炼总结相应的复习方法和考试策略,根据本地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重点和复习进程,争取让学生尽快熟悉、习惯、掌握高考数学试卷的整体结构和试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