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选择要上传的科目
点赞
下载
下载
打印
有更新时将进行推送通知

2019年浙江高考命题思路及试题评析

标记已做

命题思路
更新于 2019-06-09  |  
2.7 k次浏览
试题贡献者
用户头像优质

2019高考浙江省语文学科


命题思路


2019年是“新高考”改革第三年,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第二年。今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总体思路为“求稳不保守”“求新不刻意”,“求稳”指传承浙江卷多年来传统,命制风格上保持基本一致,让学生“不感到意外”;“求新”指在方向、内涵上体现新课标理念、新考改精神,强调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突出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一、突出“立德树人”,强调语文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特有功能,坚持以“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


所选语料格调积极,富有教育意义。比如语言文字运用第2、3题“国家宝藏”,落脚“文化自信”;第4题警示人们要远离毒品;实用类文本阅读“苗绣”,介绍中华大家庭中一种美好的艺术形态;文学类文本阅读《呼兰河传》(节选),从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温暖,美好,又生机勃勃;古文阅读《<宗子相集>序》,主人公宗臣“宁瑕无碔”的品格追求,值得学习;古诗鉴赏《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塑造了一位有文人雅兴又不失勇武本色的将军形象;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题呈现“仁者”心怀天下之“忧”。


题目表述注重激励,追求正向引导。如语用题第6题,要求考生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写作题“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其中“创造生活”用语,对正处于成长关键节点的青年来说,饱含鼓励和期待,能激发考生“我的生活我创造”的自豪感。


二、创设“真实情境”,体现“实践性”要求


重视在考生个体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实战”能力。


所谓创设“真实情境”,就是让考题努力接近人们日常的语文学习内容、方式。比如阅读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为考生提供三则与“苗绣”有关出处不同的材料,符合人们通过阅读了解实用性新知识的阅读常态。文学类文本阅读从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节选,在保证文本的文学品味、暗合新课标提倡的“整本书阅读”理念之外,也接近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读经典”的普遍要求。古文《<宗子相集>序》语料看似有难度,但题目设置贴近课内知识,切合“读懂浅易文言文”的高中生古文阅读的“真实”水平。


注重在语言运用语境中考查学生能力。比如,第1-4题,继续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辨析、标点使用、语病等,内容涉及“历史文化名城”“超级真菌”“芬太尼类物质”等当下热门话题,富有生活真实感;第5题,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逻辑进行“填空”;第6题,要求学生看懂“流程图”,隐含“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要求之外,也正是这个“读图时代”真实情境的体现。


三、注重“典型任务”,凸显“综合性”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多种多样,“真实情境”题目的解答也不应过于受限,也更符合语文学科特点。


答案尽量“开放”多样,即在保证设题科学性的同时,避免那种问题层层设限而答案指向单一的情况,把较充分的思考空间、个性展示机会留给学生。比如第10题,要求考生“简析语言特点”,之所以考“语言特点”,一是因为它包括修辞、用语、句式、语气、风格等诸多内容,学生可以多角度回答问题;二是因为“语言特点”更贴近文学作品本质,更能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且学生又难以用“答题套路”应对。还有第12题“叙事特点”、第20题“如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等,都呈现“开放”多样却不简单的特点。


解题需要“综合”能力。毫无疑问,只需某种单一能力就能回答的试题已越来越少,需要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能力解答的题目渐成趋势。不言而喻,今年的作文题最能体现这种综合能力特点。“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直接提问“你怎么对待?”固然是应试收紧话头的需要,但与以往相对模糊的“对此你怎么看”相比,它连用四个“你”,直指每一个“我”的意味更为强烈。而“我”的各不相同,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留出了足够大的个性发挥余地、综合能力展示空间。学生在理解、写作中,除了联想、想象能力,对生活的理解、规划能力,质疑、创新的能力外,可能还需要热情的投入、正确价值观的加持:考生要细读材料,摸准问题的背景,即“我”在成长过程中如何积极处理与他人关系的社会现实问题;然后是“我的生活我创造”,点燃展望“新生活”的激情;学生进而可以畅想“如何对待”,或尊重“读者”(他人),或与“读者”(他人)对话、交流,或不为“读者”(他人)影响或左右,或既尊重“读者”(他人),又不为“读者”(他人)影响或左右,或引领“读者”(他人)等。不仅可以写“怎么对待”,更可以深入地写“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有没有其他的对待方式”等。


总之,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命题思路清晰、一致:求稳求新,体现新课标理念、新考改精神,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19年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浙江语文卷是一份信度和效度俱佳、有较好区分度和适当难度的好试卷,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的普遍认同。我们认为,本试卷指向核心素养,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结构稳定,难度略降


整份试卷基本沿袭了2018年浙江卷的结构,唯一的变化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四个材料变成了三个材料,去掉了一个图表阅读材料(第6题考图文转换)。这应该说是近几年来试卷最为稳定的一年。


从难度看,较去年略有降低。语言文字运用的前四题答案指向都较为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四道题均与常规教学紧密联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大多数学生会有一种“熟悉感”。文言文阅读的文本有一定的难度,但几道题目都比较平和。另外实用类文本阅读去掉了一个图表材料,减轻了学生的阅读量,客观上也降低了试卷的难度。


二、贴近教材,重视能力


今年的试卷中很多题目都能够从教材中找到援引。如第12题“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考查了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中有关“叙述”话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涉及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的写作知识“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再如第11题对“我的形象”的概括、第19题对“过”和“朱门”的解说、第21题对“夫子之道”和“我无能”的理解,均能让考生自然地联想到教材,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相关知识及迁移能力。


三、立德树人,关注人生


从选材看,整份试卷生活气息浓,时代感强。第2、3题的《国家宝藏》就是央视热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苗绣”2018年亮相伦敦时装周的T台,很多学生都非常熟悉,能让他们感悟到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增强文化自信,较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意。


尤其是今年的作文题,命题者要考生讨论的其实是“我们到底应该为自己活还是为他人活”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则有较好的区分度,或者说命题者在这里给考生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陷阱”。“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如果考生仅仅纠缠于“作家”“作品”“读者”三者的关系,不知其比喻意义,就容易偏题甚至跑题。这个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值得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反思自我,思考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时代的关系,思考如何于家国社会中找寻自我,很好地考查了考生思维的辩证性、深刻性和丰富性。



四、瞄准新课程,体现新理念


第6题要求学生从图表中读出“红色议事厅”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机制,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体现了新课程跨媒介阅读的思想。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第七章,这种取材方法符合新课程倡导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为新课程整本书阅读作了一个很好的导引,同时也有效地规避了猜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延续了去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命题方式,进一步强化了新课程中群文阅读的概念。


2019高考浙江省数学学科


命题思路


2019年是浙江省高考改革数学文理合卷考试的第三年,试卷进一步稳定了考试的要求与形式,稳固了考查的基础与重点,稳妥地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一、稳定依据标准


试卷严格遵循《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全面覆盖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难度稳定。


试卷保持各题型题目数量的稳定,题型考查功能的稳定,试题表述简练精准,考点清晰,梯度明显。


试卷面向全体考生,为不同基础、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都提供了适当相应的思考空间,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


二、稳固考查重点


试卷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贴近高中数学教学实际。稳固考查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高中数学主干知识,试题的设计注重通性通法。


试题关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第7题要求理解分布列、期望、方差的概念,再分析计算;第8题要求在理解空间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确定角度的大小关系。


试题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注意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7题可以通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转化问题;第19题以证明线线垂直为基础,寻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第20题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构造不等关系;第22题以基本的函数为背景,常见的问题为基础,常用的方法为手段设计问题,通过新的设问角度、新的解题策略、体现了问题的新高度。


三、稳妥调整优


试题对问题的设计不断优化,设问由浅入深,总体计算量适当。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的题目都体现了一定的层次。第20题、第21题、第22题三题的第(I)题分别是求等差数列的通项、抛物线的准线、函数的单调区间等最常见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放低了起点,为三题的第(II)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分解了难度。总体上体现了入口容易、深入稍有难度,能充分反映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真实水平,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学习成就感的思路。


有的试题可以进行多角度思考分析,兼顾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第15题既能从曲线方程的角度思考,也能利用椭圆定义简化计算;第10题通过计算发现数列项的变化规律,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第4题用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和三视图相结合,体现数学文化的意义。


综上所述,2019年全国高考浙江省数学试卷,进一步稳定了文理合卷后的考试要求与特点,体现了稳中有进的思想,做到面向全体考生,合理区分,正确引导高中数学教学。


特约作者:数学学科组


2019年高考浙江省数学试题评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卷依然保持了 “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区分好”的命题思路,严格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以及《2019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的要求,系统全面地考查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高中数学的基本技能、方法和思想,深度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试题背景公平熟悉、入口宽易上手、注重分层设计、不超纲不打擦边球,都是日常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和常规方法,可较好地区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促进有利于高校合理选拔人才、高中数学教学的科学评价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保持特色,立足数学基础


试卷坚持考查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试题设计围绕高中数学中的基本问题和概念展开,如第1,2,3,4,5,11,12,13,18等题或是源于教材或是教材的改编题,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还有如第6题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第7题考查统计中的方差概念,第8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三种空间角等问题都立足于教材,它们背景公平,容易入手。


二、突出重点,强调知识核心


试卷重点考查了高中数学核心内容——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与三角函数等。如第6,9,16,22题,突出了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22题虽然是最后的压轴题,但第(Ⅰ)问的起点低,易入手,第(Ⅱ)问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函数的核心地位;第14,18题是两道较为基础的三角题,考查通性通法;第10,20两道数列题,在整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突出的也是函数思想与数列中的核心问题;第4,8,19三道立体几何题知识覆盖面虽广,但难度不大;第2,12,15,21四道解析几何题,多角度考查了学生对解析几何概念的理解及推理运算能力。整份试卷充分体现了“对核心知识、核心能力重点关注、重点考查”这一一以贯之的命题理念。


三、坚持稳定,体现核心素养


 试题的设计返璞归真,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上下了功夫。如第20(Ⅱ),源自教材例题,考查了数学归纳法,要求教师和学生重视教材每个知识点,希望教学“不跑偏”,回归课本。再如第9,19题侧重考查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第20(Ⅰ),21题侧重考查数学运算,第22题侧重考查逻辑推理,还有第9,10,16,17,18等题在着重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的同时又考查了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这样的试题在整份试卷中比比皆是。这与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


四、导向课改,重视本质探究


试题重视对数学本质的挖掘,如第10,16,18(Ⅰ),21(Ⅱ),22(Ⅱ)等,只有在抓住其本质的基础上才能迅速而又正确的解答,又如第20(Ⅰ)既可以从数列的特殊项入手进而归纳出数列的通项,也可以从整体出发运用合理的算法快速求解问题,这种“想得多一点,算得少一点;想得少一点,算得多一点”的命题理念在第16,17,21(Ⅱ)以及22(Ⅱ)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些试题既有很好的区分度,又有利于引导高中数学教学突出数学本质,重视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高质量运行,进一步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特级教师 沈新权


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特级教师 江战明

展开阅读全部
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快来评价一下难度吧~
微笑 微笑 简单 0 笑脸 笑脸 一般 0 难过 难过 困难 0

平均分 0

0

确定
你的预估分数是多少?拖动后可查看大家的估分统计哦~
估分统计
人数
互动区
默认排序 时间排序
上拉展开全部评论
前往高考直通车APP
查看完整试题答案
好的
前往
举报理由选择
确定
高考直通车官网
高考直通车

哇哦!快加入高考直通车APP,发现更多精彩内容,与学霸一起交流学习吧!

上传分数线
添加图片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