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直线与圆锥曲线是高考压轴大题中永远“绕不开”的考查点。
你是否曾被数不尽的参数、算不尽的Δ纠缠到快要崩溃?是否曾在计算了一整页草稿纸后却失望地发现计算错误?
椭圆,双曲线离心率公式和范围记不清,焦点分别在x轴,y轴上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也傻傻分不清,在做题时自然做不对。计算能力强的同学在学圆锥曲线时相对轻松。可以尝试训练自己口算得到联立后的二次方程,然后得到判别式,两根之和,两根之积的整式。
圆锥曲线之所以难,是因为很多同学拿到题后觉得无从下手。实际上,大部分的圆锥曲线大题,都有共同的三部曲:一设二联立三韦达。- 一设: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x1,y1),(x2,y2),直线方程为y=kx+b。
- 三韦达定理:得到二次方程后立马得出判别式,两根之和,两根之积。
走完三部曲之后,在看题目给出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例如涉及弦长问题,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计算弦长(即应用弦长公式);涉及弦的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设而不求,将弦所在直线的 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总结起来:找值列等量关系,找范围列不等关系,通常结合判别式,基本不等式求解。- 若且a=0,b≠0,则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且有一个交点。
注意:设直线方程时一定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可单独提前讨论。这类问题主要利用向量的相等,平行,垂直去寻找坐标间的数量关系,往往要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结合应用,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弦长问题主要记住弦长公式:设直线l与圆锥曲线C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①定点问题可先运用特殊值或者对称探索出该定点,再证明结论,即可简化运算;
②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推理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值。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和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起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①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②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在两个参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③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轨迹问题一般方法有三种:定义法,相关点法和参数法。①分析题目:与动点M(x,y)相关的点P(x0,y0)在已知曲线上②寻求关系式,x0=f(x,y),y0=g(x,y)②得动点M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④由k的范围确定x,y的范围,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这类问题通常先假设存在,然后进行计算,最后再证明结果满足条件得到结论。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从特殊情况入手,找到特殊点进行分析验算,然后再得到一般性结论。综上,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逃不过以相切、相交为切入点。
因此,计算相切时的直线方程、相交时的弦长就是这部分知识模块的必备技能。
针对这个疑难易错点,调研总结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及相交时的有关结论,助你理清思路,减少计算量,避免在解题时做无用功,加快解题效率。
1.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的有关结论
![图片]()
2.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的有关结论
![图片]()
本文来源高考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