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金句
人物事例
01.大师是如何炼成的?
苏询二十七岁始闭户读书,四十岁参加科举考试,历时十几载;王羲之七岁学书,至五十岁宴饮兰亭,一挥而成绝世《兰亭序》,历经四十几年;杜甫七岁学诗,一生历经磨难,仍苦吟不辍,身后直至明代方成就“诗圣”之名,历时八百年。这些大家的经历不禁使人想到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名言一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02.不耻最后
鲁迅先生曾在《华盖集·补白》的结尾,痛斥了国人中间“五分钟热度”现象。在他看来,“力气用得太骤,歇下来的时候,身体就难于动弹了。”因此,他提倡“不耻最后”的精神,“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03.一生只写一部书
在一次笔会上,一位男作家向身边的女士显摆自己的成就。他说:“我已经出版了 339 本小说,你呢?”这位女士说:“我只写过一本。”男作家又问书名,女士平静地回答:“《飘》”。玛格丽特用尽一生写出了《飘》,她的名字至今仍为全世界所铭记,而那位写了几百本小说的男作家早被淹没在历史长河。
04.等一等灵魂
在墨西哥有一个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 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05.毛竹的启示
熟悉毛竹的人都知道,在最初的五年里,毛竹的生长十分缓慢,堪称林中“侏儒”。 事实上,它利用这五年时间,悄悄地在地下生长出异常发达的根系,第六年雨季来临时,它的根系终于能吸取到充足的水分,然后它就以每天六尺的速度向上急窜,大约半个月时间,它就能成为林中的身高冠军,并且风吹不倒。毛竹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做事情不能求快,而是要厚积薄发,当你的努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一鸣惊人。
精彩语段
01.火山瞬间喷发,源于积聚百年的能量;铁树一朝开放,源于吸取千年的营养。快与慢,彼此交融。
02.快有快的好,慢有慢的美。快,是速溶咖啡,方便快捷,香甜可口;慢,是一壶清茶,悠然纯美,回味无穷。
03.快与慢,彼此交融。没有慢,安得快? 慢是积淀,是植物炭化为煤的千万年等待;快是爆发,是煤投入烈火的瞬间辉煌。没有丰厚的积淀就没有有力的爆发。
04.球场上有句话,“谁控制了比赛的节奏,谁就控制了整场比赛。”而节奏的控制关键就在速度的把握,该快则快,快如闪电;该慢则慢,慢得让对手心焦。
05.俗话说“兵贵神速”,打仗是要讲究速度的,否则就会贻误战机。俗话也说“慢工出细活”许多事情要慢慢去做,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却能够出精品,值得。
06.古人曾说过:“玉不磨,不成器。”玉乃天成,往往生在山中人未识,只有经过玉匠的精心打磨,方才熠熠生辉成为稀世宝物。这生辉的过程就从慢中来,慢中见璞玉。
07.从前,“慢”是成事的基础——“欲速则不达”;好汤得靠“慢火”炖,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开始;“慢工出细活儿”更是品质的保证。总之,“一切慢慢来!快了出错划不来”。现在,“快”是前进的动力一一有“方便面”就不怕肚子饿,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就不怕塞车,有“宽频”就不怕资料下载中断,有“快递”就不怕礼物交寄太晚……身边的事物都告诉我们:“快!否则你就跟不上时代!”
08.骏马飞驰流星迅疾,那是快的力与美;老茶甘美陈酿飘香,那是慢的甜与醇。“飞湍瀑流争喧豗(hui)”固然雄奇壮观,“泉眼无声惜细流”亦有柔美静谧。快与慢,各有其美。
09.请把追求的脚步放慢一些,请把对利益的索取放缓一些,去掉三分急切,留住三分轻闲,过随遇而安的生活,我们就能开心许多。
10.在生活中应该把“快”和“慢”统一起来,视情况而动,不能“快”到慌张,也不能“慢”成拖沓。站在快与慢两者中间,知道适时地往一边倒,才是正确的处事方式!
速成模板
01.[开头段]
矢一顺百米飞驰破靶,水千滴经年缓慢穿石。无论以何种速度,蜕变总会如期而至。我们在追寻的路途中,或许因急于遇见下一处风景而错过身边的嫣红姹紫。有时,慢下脚步,细心体察,奔跑时擦身而过的世界固然流彩般绚丽,漫步时路旁的砂石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芒。快与慢从来不强求必须二者择一,匆忙的旅途中亦可放慢脚步,拥有慢赏风光的心情。
02.[过渡段]
处在速度为王的时代,我们一路上将太多成就揽入怀中,同时也有太多错失和遗落。万物各有其时,有在劲风中直上九霄者,也有在深潭中终岁沉淀者,他们都不应被时间遗弃。时代飞速发展,所应为缓慢生长的事物留有余地,那些古韵十足的建筑,古典雅致的艺术,唯有让光阴缓慢划过才能倍增华彩,快与慢兼容,世界更见多姿。
03.[结尾段]
欲速则不达,陈缓则失时,快慢各有短长,均衡才可促发展。国家在处于发展的崭新阶段,加快步伐大力建设,正朝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目标奋进。处于青年时期的我们,是应该抓紧时间学习知识本领,同样要懂得稳扎稳打,切勿急于求成,找准目标与定位,肩负使命与担当,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普速列车速度不快,逢站必停,票价实惠,最低仅 1元。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我们追求速度,但不是所有东西都越快越好,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在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处理快与慢的关系?
请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 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 800 字。4、不得抄袭、套作。
材料主题:人生感悟 理性思辨
审题立意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小慢慢”服务广大群众彰显的“温度”,引发我们对于“快与慢”的思考。“我们追求速度,但不是所有东西都越快越好,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这句话体现了出题者的态度也帮助我们扩展思路。“快与慢”是关系型的话题,最好要围绕其关系展开,全面分析: 快的优劣,慢的好坏,以及何时应该快,何时应该慢,什么情况下快,什么情况下慢等等。
本题属于“矛盾关系”的关系类话题作文。本话题是针对当前社会追求速度、普遍求快的心理而出的一道题。“快”固然有好的一面,但是一味地求快,却可能失去很多的东西,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快”相比,“慢”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慢”却也给人类带来很多财富,比如说材料中的“小慢慢”,我们熟知的“慢工出细活”,只有慢火才能熬出好汤。但是“慢”就一定好吗?也不尽然。所以,我们在构思这个话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要突出哪一点,突出“快”,还是突出“慢”,还是二者并驾齐驱,都要很明显地表示出来,不要含糊。
其次,在论述的时候,必须要辩证地论证,不能绝对化。避免绝对化的一个方法就是在论述的时候,首先给自己预设一个前提,比如重点是谈“慢”,你可以把观点建立在当前人们普遍求快这个前提上,借此反思,提出在某些时候慢下来,这样的观点就比较辩证,也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
立意
1、快之道,慢之理。
2、在高速的时代里慢走。
写作指导
快与慢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兵家言:“兵贵神速”;快与慢,孰是孰非,应作辩证的考量。慢有慢的长处,慢工出细活,慢工出巧匠,讲究的是精致;只有慢,才能生产出经得起检验的高品质产品。快有快的优点,快刀斩乱麻,快马加鞭,追求的是效率;只有快才能节约时间,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但是,快与慢,又各有其短。老牛拉破车,龟步迟迟,这样的“慢”实在有悖“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的准则;囫囵吞枣,贪多嚼不烂,这样的“快”却也贻害无穷。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全在于客观与主观的具体需要。
当快则快,快是为了效益的提高。只有反应敏捷、决策果断、处事迅速,才能抢占先机,获得成功女神的青睐。大到国家建设,只有快,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加速发展,如改革开放初期广为人知的“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只短短几年间,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就摇身一变而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方向的经济特区;小至一场战斗,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克敌制胜。如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日驰 200 里,让对方失去先机,而使我方得以金蝉脱壳,突出重围,走向胜利。快则胜,慢则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我们应该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速度的提升。
当慢则慢,慢是彰显出为民办事的温度。在高铁快速普及的时代,“小慢慢”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依旧欢快地穿行在部分偏远地区和山区。它是这些地方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桥梁,承载着沿线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地人的“心头爱”。如果说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慢慢”传递的则是发展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慢也是为了质量的保证。托·德雷克斯说:“缓慢就是稳妥。”培根说:“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理智地“比慢”,是为了万无一失、马到成功;盲目地求快,则易拔苗助长、适得其反。因此,很多时候,强调急事慢行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反复调查、深入论证的科学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就是个别领导急功近利,贪图进度之快而忽视了安全隐患而酿成的。若非为赶工程、超进度,或许施工方会有较多时间去考虑质量问题和安全监管,而非近乎麻木地放纵事故隐患的存在;如果能让施工节拍慢一些,抽出必要的时间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防范教育,掌握一些应急措施,是完全有可能将事故损害降至最低的。由此可见,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盲目比“快”,一窝蜂地大赶快上,必将犯下严重错误,甚至出现重大生命安全事故。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快与慢,各有其优劣。辩证地看待快与慢,正确地处理快与慢的关系,灵活地调控快与慢的节奏,关乎成败,关乎大局,是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精选时评
慢火车快时代的别样情怀
河南日报客户端
快有快的追求,慢有慢的考虑。如果说风驰电掣的高铁代表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速度和趋势,那么站站停靠、票价低廉的“慢火车”则传递着“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浓浓温情。快时代,需要有“慢下来”的公益情怀,等一等那些步子慢的人。就拿前段时间来说,多地出现老人因没有健康码出行受阻的情况,提醒我们在追求快、力图新的同时,还需照顾好那些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需求。
当然,“慢火车”并不代表设施落后,也不意味着服务打折。提供舒适的环境,尽量跟上时代脚步,同样是“慢火车”的使命。这方面,一些地方部门已经做了有益尝试,比如,全国普速铁路实施电子客票后,太原至灵丘的 8818/8817 次公益性“慢火车”沿途客运站也推行电子客票,为旅客带来了“一证通行”的畅快体验。持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需要铁路部门不断优化“慢火车”的开行方案,在完善内部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速度有快慢,追梦总相同。载满温情的“慢火车”,开往的同样是山花烂漫的春天。就像那首经典老歌《慢火车》所唱的那样:“慢火车,火车慢,我只能前进不能回转,因为心中燃烧着柔情,慢火车也能爬上山顶端。”
数字化升级也需匠心熔铸
人民日报 仲鸣
数字经济大潮奔涌,掌握技术创新主动权,既需要“快的紧迫,又需要“慢”的匠心。锤炼精雕细琢的沉潜功夫,拥抱长期性的价值创造、变革性的创新突破,才能掌握底层核心技术,确保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进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面向未来,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将“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的匠心匠魂用在技术创新上,必能更好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升级。
“快时代”更需要工匠精神
人民网 郝中华
这个时代很快,让生产创造似乎也跑出了加速度。一寸光阴一寸金,办事讲究效率没有错。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见证了车水马龙很慢的年代被一日万里的高铁飞机所取代,这很大程度提升了人们的出行效率,让人们可以更加便捷的走遍全世界。
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追求快并不是什么好事。没经过时间沉淀也注定经不起时间的冲刷。
人贵在有静气,有定力才能做出传世久远的作品。如《史记》作者司马迁历经约 13 载才出一大作而最终传承千年不衰; 景德镇古瓷器传于今天依旧被人们推崇,这是匠人们对创造的敬畏,对自然的虔诚。不经过一番沉淀怎能实现这源远流长的价值呢?
作为一名“铁建砼 01”工程负责人,梅志文全力应对平潭海峡海况复杂、天气多变的恶劣施工条件。在每年有效施工天数仅为 100 多天里,为保证混凝土浇筑任务顺利完成,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不断优化浇筑方案细化浇筑流程,创造了搅拌船连续施工 30 个月“零耽搁”“零质量事故”和“零安全事故”的纪录。作为一名建设者,梅志文用匠心守住初心,用静气和坚守实现了人生价值,是新时代奋斗者的榜样。
“快时代”里更需要匠心。人们因为有匠心精神,才能找准方向不浮躁,不唯利是图、不茫然失措,在前行的路上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才能有所而立。生命也会因匠心精神而更有意义,从而成就一番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