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物理专家团队认为:
此次考试是本届考生第二次面对全市范围的大统考,学生的考试心态逐渐成熟。本次考试和往年广东高考难度基本齐平,主要强调书本的基础模型与历史真题的重要性,继续深化新高考改革中的一核四层四翼,强调基础性,很多题目都与书本有联系。
如第2、4、5、6与教材上内容高度相似,实验题第1题更是取自教材必修第1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中的资料活页;而第3、10与高考真题或广州高考模考题相似,要求学生夯实基础,回归真题,学会举一反三;同时题目中不乏创新,利用列表或图像呈现数据,要求学生学会从图表中读取信息,如第4、6、12题数据隐藏在图像中,要结合题意理解图像的含义,并利用图表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试卷模块占比


与21届高考对比,可发现这次阶段考的考点分值分布几乎相似,继续强化电磁场的知识模块,而仅未考查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与原子物理部分,与以往的广州调研测试相似,属于最后一次阶段性检测。下一次统考时间为3月的一模,届时将针对全知识模块进行考查。
2022年考点统计


试卷各部分解析
——回归生活,重视基础
一
选择题和实验题
01
选择题
我们尝试对其中的一些题目寻找出处,包括但不限于:
第2题取自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中“动量定理”中的例题,只是把“锤子与钉”换成了“兔子与树”
第3题与2020届全国1卷几乎一样
第4题取自教材必修第三册中“电容器与电容”中的观测与思考
第5题取自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中“安培力的应用”的例题
第6题取自教材必修第1册中“超重与失重”的观测与思考
第10题与2020届广州三月阶段训练相似
故说明这次考试旨在回归课本与真题,学会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在刷题的过程中要懂得思考,同类型题目的演变,刷题需要重质量。
02
实验题
第11题主要考点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创新性”地采用量筒收集水量代替时间,一改往常的打点计时器考法,但实质上来自伽利略当年的实验,书中亦有记载;重点考查考生对斜面上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以及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的掌握程度。而从得分方面,三个空均设为选择式填空,因此考生只要细心审题,容易得到满分。
第12题主要考点为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创新性地采用能同时显示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稳压电源;考生若有通读全文,领会整体的实验设计意图,就能顺利完成电路图的连线,并用准确的语言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另外,考生应谨慎注意题目对斜率求解的要求为3位有效数字、刻度尺读数的送分空应全员拿下。最后应用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即可解决问题。
二
解答题和选做题
01
解答题
第13题以CT扫描机为命题背景,两小问分别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在矩形磁场中的偏转。电场中的加速只要用功能关系即可解出,是常规考法。磁场中的偏转也是常规的几何图形,解题关键是作图画出轨迹半径和圆心后即可得出半径的数学表达式。最后判断磁场方向时,记得考虑电子带负电,即可完美解答。
第14题从“多体”和“多过程”两个角度命题,在滑块与小球经过碰撞作用后,滑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小球则先后经历竖直面圆周运动和斜抛运动。涉及物理知识点有:动量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功能关系、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平抛运动,是一道综合性难题。此题的另一大难点是情景较抽象,需要在理解物理过程后作出辅助线获取长度信息,这点体现在第(2)问对小球运动的求解中。
02
选做题
第15题:
(1)考查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图像,以及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变化的分析,理解题中两处位置的分子力特征即可解答。
(2)考查气体实验定律,根据题目条件可知这是等压变化过程,通过对气缸顶部受力分析即可求得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再找出初末状态的温度、体积,列式求解。
第16题:
(1)考查简谐振动&简谐横波图像,由图像直接读出振幅、周期和波长,即可求解波速;质点M在6s内的路程恰为6倍振幅;
(2)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根据折射率可求出光在A点射入玻璃的折射角,画出光经玻璃左、右表面反射后射到地面的光路图,根据几何关系即可求解两光点的距离,难度一般,正确画出光路图便可轻松作答。
物理总体备考建议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物理专家团队认为,2022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将给未来备战高考带来以下启示:
①温故知新,在日常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应多思考书上的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抽空研读书上的例题与课后练习,以及历年高考真题,学会在“旧题”中举一反三;
②本次调研测试的全卷计算量尚可,学生应加强对生活情境的建模能力,培养物理思维,从题干中读出对应的物理模型,提升对物理模型的理解;建议学生们除了内化知识之外,还学会利用已学知识表达出清晰系统的物理观念,同时建议各位学子要联系生活,多发现书本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让物理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