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整体情况及考情分析
科目 | 参与分析人数/人 | 平均分/分 | 标准差 | 难度 | 优秀率 | 及格率 | 低分率 |
2021年广东高考生物学 | 381008 | 71.26 | 10.89 | 0.71 | - | - | - |
2022年广东一模生物学 | 143697 | 71.85 | 11.43 | 0.72 | 0.28 | 0.86 | 0 |
2022年广东二模生物学 | 52086 | 70.82 | 11.34 | 0.71 | 0.248 | 0.85 | 0 |
综合上表,2022年广东一模、二模生物学平均分与2021年广东高考生物学平均分持平,试卷难度变动不大,标准差相距不大。
备考建议
【学生存在的问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无法把生物学知识应用在真实情境中。
读题理解有偏差,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
对能量的流动方向理解不够通透:比如无法正确理解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与流向分解者或下一营养级的关系。
教师日常的教学与学生实际理解水平上可能存在偏差:比如较多学生回答调整能量流动的结构,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地方等。
【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通过对课本基础知识填空来促进落实。而且在平时考试训练中,加入一定比重的课本例题和课后习题的变式题及改编题,以此来推动学生重视课本。
强化易混易错点。可选择运用比较法,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有联系的前后知识加以比较,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读图不够认真,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待提高。
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部分同学大概理解光反应过程,但针对问题的要求答不对题,语言表达不准确,导致无法得分。
【解决方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表达,以免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思维。
帮助学生分析答题的技巧,避免言不达意。
通过阅读教材,训练学生的语感,掌握专业术语的表达方式。
对关键信息进行强化训练,例如"高温干旱"等信息,可对应植物的气孔关闭,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性。
复习可查漏补缺,针对农家肥或有机肥发酵分解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植株根系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学生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混淆了光合作用的C3途径、C4途径、CAM途径的代谢过程。
学生对题干中关键信息如“高温干旱”、“PEP酶与CO2的亲和力比 RUBP羧化酶高60倍”等不能正确进行分析。
【解决方案】
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加强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学生存在的问题】
部分考生对双纵坐标的图形很陌生,忽视题目要求,画成曲线图;纵坐标未做标注,刻度设置不合理,组别与实验数据颠倒......
【解决方案】
加强绘图和设计图表题型的训练。
加强长句子的表达训练。
归纳掌握一些基本答题技能。
重视培养分析、设计实验的能力,归纳实验探究类试题的做题方法,落实教材中的基础实验。
【学生存在的问题】
长空表述能力不强,配子与个体致死表述混乱。
照抄题干信息,没能从题干信息入手进行推理,写出因果。
【解决方案】
强化可遗传变异概念与各种类型变异的辨析
建议加强长空逻辑推理表述训练,学会因果答题方式
加强伴性遗传图解书写训练
重视读题能力训练,规范伴性遗传表现型表述
加强伴性遗传遗传图解训练,同时注意训练学生的遗传实验设计与表述能力。
【学生存在的问题】
考查学生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培养基类型的分类及作用,培养基的操作步骤及蛋白质分离的基本方法。
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解决方案】
回归课本,加强基础知识的学案式填空,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强化学生看图能力,帮助学生把握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在答题时,用好题干信息来作答。
小结:
加强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难度与视角,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研究高考命题视角的演变。
围绕高频考点精编精练,加强限时训练, 提高应试技巧,精编习题,高考适应性的强化训练。
突出图文信息转换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解题答题的能力; 精练细讲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重视实验复习,提升实验设计能力,吃透生物教材中的经典实验。
加强核心概念的梳理,整合零散概念,构建章节间的知识体系,强调多维度考查。
科学作答不可忽视,尽量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指导学生特别是边缘生在有效审题、阅读题干、规范表达等 环节方面减少无谓失分。尽量避免出现以下几种非智力因素失分的典型错误:错别字;漏答;长空作答留空不填。
关注生物科技进步、生产与生活实质,进行考前热点梳理及训练:建议高考备考可适当关注生命科学进步中的重大问题,如航天生物学、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及后遗症成因、疫苗研发原理和预防接种、生态农业、禽流感、近年诺贝尔奖、灾害性天气(如:冰冻雨雪、沙尘天气)食品安全、人类健康问题等与生命科学息息有关的问题,培养筛选有效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注重临考指导,平和学生心态,快乐高考:把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放到首位,真正让学生学会考试。教师应在学生考试训练中,主动并仔细观察学生是怎样考试的,怎样审题的,怎样答题的,时间分配、答题顺序如何等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校正。引导学生冷静地分析自我,科学定位,清理影响心理稳定的各种不利因素,以饱满度热情和高昂的精神参加高考,发挥最好的应试水平。